第06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做新时代的剪烛者
2020年1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新时代的剪烛者
—寒亭一中探索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之路
  寒亭一中第四届名师评选现场
  俄罗斯教育代表团来寒亭一中进行文化交流
  “班主任青蓝工程”颁奖
  外祖母奖学金发放仪式
  成人礼
  校长授旗



  □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张培利 陈万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方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潮流。
  “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适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新时期,寒亭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孙太和继校园文化核心理念“搏?雅”后,基于教师发展提出的又一新理念,即“做新时代的‘剪烛者’”,以此引导学校全体教师要时刻不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勇于奉献,积极创新,发奋图强,争当新时代的“剪烛者”。
守正创新 激发活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近年来,学校教师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培优补弱、艺体培养、小语种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孙太和校长是那种浑身上下透着激情和创新精神的领导者。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管理育人实践,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积累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管理经验,提出了“做新时代的剪烛者”,这让学校教师培养工作有了理念引领,学校也将这一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方方面面,根植于心,引领全体教职工走上成长之路。
  因材施教,静待每一朵花的绽放。“我们充分领会‘剪烛者’丰富内涵,将‘剪烛者’的精神落实到位,一是守正创新,教师要守正,不仅仅停留在发扬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上,更要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问题;二是在学生的求知成才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引领与指导,让学生成为更优秀者。”学校教师张建玲说。
  11月2日,在学校举行的“做新时代的剪烛者”新理念座谈会上,孙太和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释:“正如烛光暗淡之时的那一下剪烛,微弱的‘扑哧’一声,点点火光,跳动一下,转而更加明亮。其中精彩,不仅在照亮屋宇时展现,也是自身价值的更大实现。”这是孙太和校长赋予“剪烛者”最诗意的解读。
  于教师而言,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要敢于“剪烛”,勇于自我革新,主动成长,在自我奉献的同时,成就自己。如今,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人人争当“剪烛者”在寒亭一中蔚然成风。教师成为了“剪烛者”,不仅剪出了精彩的自己,还剪亮了学生未来,更剪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做一个“有心”的教师,用心教书;做一名“有爱”的教师,用爱奉献。寒亭一中的每一位教师坚守着教育初心,将青春热血奉献给自己挚爱的教育岗位。教师吴宝增驱车100多公里为学生送去书籍;年级主任李晓宁,母亲病重,爱人刚做完手术,他却义无反顾地把老人送回老家,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住进办公室。还有丁奇伟老师,丈夫是海员,毅然将两个孩子托付给76岁老母亲,自己参与封校“战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剪烛者”的深刻内涵。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发展。为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多举措为教师搭平台,竖梯子,不断拓宽教师上升通道。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培训这一法宝,三年来培训投入持续增加,“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对接一流水平,与名师面对面,先后五次大规模派教师前往衡水中学学习;创设了“青蓝工程”“名师讲堂”等品牌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锻造了一支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三年来,学校创造了“寒亭一中名师”这一品牌,共“孵化”名师26名,并借此建立名师工作室,带动了学科教学发展。今年又创立了“寒亭一中首席班主任”这一品牌,4名优秀班主任获评这一殊荣,成为第一届首席班主任。此外,学校还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发挥好洗车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功能音乐教室等特色功能室作用,坚持为教师查体,增加教师娱乐活动,不断夯实工会福利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身边的好学校”的本色。而在寒亭一中,学校用富有成效的成功探索,为“好学校”的定义做了具有启示性的诠释。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以人为本、责任育人、因材施教。新时代是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参考。
  “‘剪烛者’对老师来说,不仅剪自己,还要剪学生,这是对‘剪烛者’含义的另一层解读。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像减掉多余的、分叉的烛芯一样,选在烛光暗淡、需要修剪的时机,老师果断出手‘剪烛’,让学生这根蜡烛发出明亮的光。”孙太和校长说:“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适时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人生的神圣使命。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学校教师一直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一教育理念,遵循“学困生补弱、尖优生培养”这一策略,建立全员导师育人机制,通过艺体培养、小语种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全面成长的舞台。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对学校资源充分整合,构建起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闲暇课程相结合的“搏?雅”课程体系,开发了国防、心理、传统文化、乡土历史等多种特色课程,开启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新培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兼顾学生不同特质,发现和培养个体强项和优势,转变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学校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作业练习、自习时间、试题形式等;特长生采用“分层培养、文化课和专业课兼顾”的教学策略。这些因材施教的措施给予了学生发展最大的帮助。
  “一生一课表,20多种选课组合,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选课走班模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并兼顾师资团队、教学场地、课程特色,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发展平台。”孙太和校长说。
  因材施教,要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活动课堂,打造社团育人第二课堂。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0多个,坚持活动育人,组建社团辅导团队,坚持与高校共建,把学生社团打造成素质教育载体。开学第一课、成人礼、艺术节、阳光体育节、模拟联合国比赛、诗词大会等各类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新高考能力,学校积极探索选课走班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一时期,学校就依据新课标要求,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性格职业测试、职业体验教育,模拟选课走班,帮助学生找出自身优势、特长,到高二全面实现选课走班,让学生自主选择。
立德树人 内涵发展
  校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不仅自身要有优良的师德,还要将自身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增强自身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做新时代的剪烛者’是寒亭一中人自上而下的一场自我革命,教师剪出自己,剪亮学生,学校亦是如此。”孙太和校长从党建角度对“做新时代的剪烛者”进行解读。孙校长认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任重而道远,在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总方针下,寒亭一中党委也当以“剪烛者”姿态,剪掉冗余,全面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优化学校生态,坚决破除“五唯”,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学校自主办学的同时,让社会广泛参与,全面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仅仅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他还应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新时代的剪烛者’。不仅需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还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了解现代化科技知识。”全国优秀教师李东风说。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全员性的职业道德建设,寒亭一中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组织教研活动,以科研促成长,学校以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让教师的教学理论更加充实,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支持老师参与各种专题教研活动。通过这些课题、专题教研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幸福感建立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上、建立在和学生的交流上、使自己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付出爱的同时也享受着学生的爱。”学校教师郭明兴表示。他说:“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搏击未来,雅行天下’的文化理念,坚持‘诚信、严谨、合作、奋进’的校风,在教学中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坚持‘用爱心和责任成就学生’,努力使学生养成‘勤学善思、求真修志’的良好学风,最终达到桃李芬芳满园香。”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寒亭一中人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心和责任成就人生为己任,争做“剪烛者”,用明亮通达的烛光,照彻自己专业提升、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内涵发展的康庄大道,共同谱写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寒亭一中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