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既要文明精神 也要“野蛮”体魄
2020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要文明精神 也要“野蛮”体魄
—我市全力打造体教融合先行先试样板区□通讯员 邵光远
  潍城区智群学校学生在进行武术训练。
  潍坊光正实验学校女子手球队队员在训练射门。
  市乒乓球队运动员日常训练。
  潍坊光正实验学校初中篮球队在训练。
  潍坊市柔道项目实战练习。
  市自行车队运动员参加省比赛。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调研时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作为一座拥有930多万人口、近120万中小学生的体育大市和教育大市,近年来我市勇于探索实践的步伐从未停止。2020年,市体育局从潍坊市体校、潍坊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与潍城区入手,全力打造体教融合先行先试样板区,建立了选材、训练、学习、输送专业人才一条龙的训练机制,解决了学训矛盾等问题,在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竞技体育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打下了基础。
学习训练两不误 探索体教合作办学新机制
  11月20日下午,天气阴沉,寒风阵阵。潍城区智群学校的操场上,二十多个小学生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正在练习武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踢腿劈掌,虎虎生威。
  智群学校是潍城区新建的一所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十二年贯通制学校。引人注意的是,这所学校还有另外一个牌子,叫潍坊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分校。“孩子成才规律,除了满足身体技能训练,还要服从孩子身体发育的智力认知和学习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让孩子中小学阶段成长出现空白。因此学校成立后我们就有个设想,从幼儿园中班大班开始,通过趣味的形式引起孩子对某一个项目的兴趣,再到小学初中一直延续下来,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群学校校长巩全说,有了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推动和工作指导,他们和潍坊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沟通,发现大家不谋而合,于是选择在智群学校搞体教融合的尝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全市体育系统有优秀的教练员和优质的设施设备,普通中小学有优良的学习环境和雄厚的人才储备。双方取长补短,体教融合的事水到渠成。“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这次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体教不仅要结合,更要融合。而什么是融合,那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双方现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更深处的则是两个体系的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以一种新的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发展。”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沃付贤说,体教融合,首先解决小年龄组孩子学习的问题,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其次,广大青少年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为青少年训练提供好的基础,通过训练和比赛,优秀苗子能进一步提升业余训练组水平。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以潍城区作为试点区,率先示范,逐步在全市推开,争取全面开花,打造全省体教融合示范点。
  如今,巩全校长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智群学校的孩子每月一到两次与市体校的老师一起训练,学校提供了将近二十种体育课程,并以兴趣带动体育课程的开展,比如游泳、乒乓球、武术、足球、篮球、排球等。平时学校和家长相互交流孩子学习和体育两方面的成长。如果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就重点培养,在体育方面被淘汰了的孩子,也可以继续去学文化课,真正实现了“两条腿走路”。
  智群学校只是体教融合的一个缩影。目前,市体育局训练单位与潍城区智群学校、利昌学校、光正实验学校、军埠口小学、永安路小学等合作办学,拓宽乒乓球、游泳、排球、篮球、足球、武术、象棋等项目合作新内涵,创新体教融合办学新路径,破解竞技体育小年龄组项目发展难题。作为市体教融合实验区,潍城区智群学校加挂潍坊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牌子,利昌学校、光正实验学校、军埠口小学、永安路小学作为分校的训练点学校,面向全国招引适龄体育运动员,集中优秀教练员、集中优质设施设备、集中优良管理方式,培育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田径、武术等传统优势项目,全力打造全省、全国一流的体教融合办学全新模式。

从一校一品到多校多品 培育体教融合特色品牌学校
  一件事情做久了就是特色,特色坚持久了就是品牌。在体教融合的探索之路上,如何行稳致远?作为先行先试样板区,潍城区坚持全域统筹、突出重点、特色鲜明、品牌凸显,打造体教融合特色品牌学校“一超多强”崭新业态。
  11月23日下午,潍坊光正实验学校体育馆内,女子手球队正在进行射门训练。“注意起跳高度,射门注意假动作配合。”每名队员完成动作后,旁边的教练员都要做出纠正和提醒。而在体育馆的另一角,学校乒乓球队的十几名小队员正在围绕6张崭新的乒乓球台进行热身活动。
  “我始终认为,体育是第一学科。”潍坊光正实验学校校长吴浩说,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把运动的意识灌输到孩子心中,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保证精力充沛地学习或者创业。为此,学校近几年开设了专门的体育课程,通过篮球、手球、排球、乒乓球等特色体育课程,以普修和专修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特色体育项目,需要专业人才。潍坊光正实验学校的办法是,一方面招聘专业体育老师,另一方面购买社会服务,从外面引进比较专业的老师做辅助教练。让吴浩感到欣慰的是,正当他求贤若渴的时候,潍坊光正实验学校已经和潍坊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体校将注入部分专业师资力量,帮助潍坊光正实验学校打造排球、篮球、手球等特色体育项目。
  对此,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教练员赵建勇深有感触:“体教融合,通过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选材面,有利于小年龄组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
  发展特色项目培育品牌学校,如何解决人才问题?这不是潍坊光正实验学校遇到的个性问题,而是不少学校遇到的共性问题。潍城区的做法是,着力构建“1+N”新型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型。“1”是潍城区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处体教融合中心校,“N”是潍城区其他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作为训练基地学校。中心校指导各基地学校的竞技体育,形成合理的训练、选材、输送网络。教练员从原体校分流人员,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协会、俱乐部中的优秀教练员三类群体中选聘。一岗双责,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并负责相应工作,业务上划归潍城区体育运动学校。另外,通过招考引进新教师、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第三方购买体育教学服务等方式,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需求。
  在“1+N”新型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型引领下,如今潍城各中小学的特色体育项目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气象。智群学校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项目;利昌学校的田径、武术、乒乓球项目;军埠口中心小学的柔道、足球项目;永安路小学的男足、武术、篮球项目;光正实验学校的排球、篮球、手球项目;麓台学校的篮球、足球、象棋项目等,形成体教融合一体化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多元化态势和“多校一品、多校多品”的体教融合集聚式发展格局。
  徐以凤是潍城区湖景小学的体育老师,专业射击运动员出身。以前因为学校条件不具备,专业特长发挥不出来。潍城区开展“一校一品”后,专门为她提供了训练器材和场地,还从学校里选拔苗子组建队伍,经常出去参加比赛。“以前是有劲没处使,现在区里和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感觉一下子有了目标方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徐以凤说。

以赛带训以赛促练 打造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样态
  2000名中小学生一起参加武术比赛,将是怎样激动人心的场面?7月17日至18日,这一幕在潍州麓台学校上演。潍城区举办的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受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关注,登上了《全国教育新闻联播》。
  如何创新发展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关系着体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潍城区发挥崇文尚武“武术之乡”优势,深入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梳理武术、射艺、五禽操、四通拳、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建立“每校一支武术队”,搭建中小学武术比赛等活动平台,构建起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体系。
  “我学习武术一年多了,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落下,身体素质还提高了,感冒也少了。我们去过麓台学校和潍洲剧场比赛,拿了第一名,感觉很骄傲很自豪,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潍城智群学校四年级学生崔彤彤说。
  一方面让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一方面让现代体育项目普及提高。潍城区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开创“校校都有足球场、班班都有足球队”的崭新局面,探索具有潍城特征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他们依托潍坊八中、潍坊外国语学校、永安路小学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军埠口中心小学中国足协“人才培养基地”资源优势,持续提升校园足球品质。每校组织足球队,开展中小学足球联赛,实行以赛促练,推动“风筝都·足球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总结提炼潍城经验的基础上,市体育局不断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三位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完善“校、县、市”三级体育竞赛制度和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制度,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青少年体育赛事,搭建大中小学生展示体育特长的舞台;发挥学校、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三个平台的优势,合作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等系列活动,推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深化市级体育联赛、锦标赛等赛事改革,开展区域联盟赛、城际友谊赛等,建立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特许商品开发、终端消费于一体的体育赛事运作体系。
  ——到2021年,全市体教融合一体化发展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区域体教融合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新时代体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潍坊模式”初具影响力。
  ——到2023年,体教融合发展全面铺开,实现16县市区全覆盖,区域体教融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新时代体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潍坊模式”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到2025年,潍坊成为全国深化体教改革样板区、体教协同融合育人示范区、文化供给侧改革试验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成为展示中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靓丽名片。
  在体教融合的宽广大道上,我市蹄疾步稳,向着一个比一个更高的目标冲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