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办教育 艺体教育谱华章 |
——潍坊七中党建领航全力打造特色名校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姚 宁 杨新波 漫步在冬季的潍坊七中,校园林荫道旁的树木随风摇曳,古朴的雕塑,氤氲着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教育气质;耳畔回旋的琅琅读书声,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教学楼、公寓楼、实验楼、图书馆错落有致;几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中学生背着画夹,有说有笑地从远处走来,为干净、整洁的校园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幽雅的环境,花园式的校园,合理科学的布局让记者如入画中。 作为首批全国特色学校、首批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潍坊七中既充满朝气又富有艺术气息。多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深化普通高中综合改革为动力,积极转变育人方式,致力于“艺体引领,多元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成为众多学子放飞梦想的摇篮。 牢记使命 走上内涵发展特色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让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学校承担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面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型,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解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普通高中综合改革的进程。近年来,学校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着力挖掘学生潜力,以音体美教学为特色,坚持走专业与升学相结合之路,突出艺体特色教育,打造具有七中特色的教育品牌,呈现出“群山连绵,高峰凸显”的蓬勃发展态势。 “艺体教育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力量,挖掘其价值,发挥其力量,就是一种感化,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孟祥波如是说。建校之初,潍坊七中就提出了“以艺载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以艺尚美”的教育理念,深度挖掘和转化艺体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在艺体教育中渗透“五育”,落实“五育”,达成“五育”的有效融合和贯通。 学校紧紧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开展艺体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潍坊七中艺体教学部主任、音乐教师高建平介绍说:“学校本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的,把美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过程中。”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改建了艺术模块教学楼,完善了专业教室,增设艺术模块教室,在开设音乐、美术鉴赏课基础上,增设电钢琴、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版画、剪纸、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等十多种艺术素养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选课并实行选课走班,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曾先后多次专题推介学校教育成果。学校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一流名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艺术教育成绩斐然,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课程为本 点燃艺术教育燎原之火 冬日的午后,行走在校园的青石板路上,阵阵钢琴音符随树影斑驳跳动,仿佛在诉说一段意蕴悠长的故事。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潍坊七中已是常态。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近年来,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秉承“尊重差异、多元选择、主动发展”的理念,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七中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施规范、评价科学的各类艺体课程更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体验全过程中,在提升艺体素养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内动力。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艺体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经常组织‘一起唱班歌’、班际篮球友谊赛等活动,使孩子们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学校思政教师、高二21班班主任高丽娜说。 潍坊七中重视艺体教育的点面结合。在七中学习三年,完成三个“百分百”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即百分百的学生熟练一项运动技能,百分百的学生学会一种音乐技能,百分百的学生掌握一门绘画技巧,内容丰富多彩和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节以及各类年级、班级文体活动,成为学生展示三个“百分百”成果的舞台。 “面”上普及的同时,学校努力寻求“点”的突破,重视艺体专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我们艺体教学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立足学生实际,开发并开设了气排球特色课程,依托课堂教学和班际联赛,挖掘有潜质的好苗子,让学校排球队形成选拔、训练、比赛、输送为一体的循环机制,促使有排球天赋与能力的学生从专项化向专业化发展。”艺体教学部青年党员教师刘文飞介绍。近年来,学校各项体育工作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其中学校女子排球队每年都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多次蝉联山东省冠军,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大赛前三名,尤其在2020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上,女排再次突破自我,斩获亚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汗水,一份荣誉。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七中人多少心血,七中人用艰辛的付出诠释着“艺体教育”的真谛,以华丽的蜕变书写着七中发展的一段传奇。这是潍坊七中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成为学校未来发展最坚实的底气和最强大的动力。 立德树人 促进艺体品牌提升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艺体教师是推进学校艺体教育的灵魂,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艺体教师队伍是推进学校艺体教育特色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们有一支素养高、能力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孟祥波介绍。在学校艺体教学部,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多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以事业为重,全心全意投入到各个运动队、艺术社团的日常训练中。他们对各自负责的项目尽心尽力,在全面、全过程、全方位规划的基础上,高目标追求,高水平发展,他们的学识水平和专业修养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的专业成长,切实保证了艺体教育教学质量。 于洋是潍坊七中女子排球队的教练,他就是这个团队的一面旗帜。2003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他主动放弃了留京任教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组建了潍坊七中女子排球队,克服了没有固定队员、缺少训练场地等重重困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次训练,他总是提前到场地,训练结束,总是最后离开场地。每天长达4小时的训练,他总是站在训练场上,和学生在一起,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虽然每天的训练都筋疲力尽,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训练的积极性,他一直坚持“身正为范”的原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带领下的七中女排已经成为学校一张最靓丽的名片。如今,他的团队已有队员50余人,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专业能力强的梯队,队员高考入学率达到95%以上,70%的学生升入211、985高校深造,其中队员李静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 “桃李满园枝头俏,硕果盈枝遍地香。”走进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激励着信心满满、奋发有为的七中人,他们在积极转变育人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躬身力行,不断探索,用情怀和行动谱写教育新的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