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北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花在舞
慢慢赏缓缓归
雪韵揽翠湖
他的诗就是“春芽”
  人行桥帖
白雪情思
咏 竹
2021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在舞



  ◎张儒芳
  我喜欢花。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阳台上养着一盆一盆的小花花,有绣球、玛瑙、太阳花等。那时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但这些不起眼的土得掉渣的花却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家看到那些花儿,脸上总是泛着笑容;在外面疯玩的我们,回到家看到那些花儿,辘辘饥肠消停了些许。花儿的香气伴着我们的欢声笑语翻出院墙,飘到了左邻右舍。
  小学时,语文老师教我用“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形容女子的美,如桃花般艳丽、如李花般清丽的女子成了我心目中的仙女。从此上坡挖菜拾柴时见到野花,我也会注目三分。那一次,在沟崖上我看到红色、紫色、蓝色、白色四种颜色的喇叭花簇拥在一起,我蹲在地上,凝视着喇叭花,展开了遐想的翅膀:这艳丽的红、高贵的紫、深邃的蓝、纯净的白昭示着我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各色喇叭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是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昂着头对天高喊的喇叭花告诉我前进路上难免风雨,但必须坚强……天黑了菜还不满筐子,回家被母亲狠狠批了一顿。哎,都是喇叭花惹的祸!
  中学时,那年的春天,学校大门口两侧的花坛里开满了月季,有玫红的、乳白的、淡黄的、黄橙的,每天上下学都会停下来望望这朵红色的、看看那朵淡黄的,闻闻这棵黄橙的、嗅嗅那棵乳白的,恨不得白天坐在花圃里听课,晚上躺在花圃旁睡觉。姹紫嫣红的月季花瓣油光厚实,我咋看咋像假花,于是鼓足勇气把这个绣球抛给了数学杨老师。杨老师听罢噗嗤一下笑出了声,沉吟片刻,给我找出了答案:你最早见到的月季花是假花,假花是仿制的真花,由于仿制得逼真,后来你见到真花的时候又回到最初的假花身上了,所以感觉是假的。多年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和同桌静静地欣赏着教学楼前姹紫嫣红的月季花,突然同桌感叹到:“芳,你看这些月季花妩媚极了,像假的一样。”我冲同桌笑道:“假花像真的一样好不好。”我俩相视而笑。
  大学时,教古典文学的刘老师讲解《红楼梦》二十二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妙语连珠,逗得我们全班同学一次次笑弯腰。多年后同学们仍然清晰地记得刘老师的结束语:“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像宝玉黛玉那样,看书要‘从头细玩’,而后‘余香满口’。”而我却迷恋这一回里“落红成阵”的桃花,那“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的桃花,唯美得让我沉醉。多年后,去朋友的桃花园,正赶上风吹来、桃花满地的季节,我赶紧让朋友帮我收拾那些落花,自己跑到车上拿了一本龙应台的《目送》。朋友诧异,“要干嘛呢,你?”
  “来,来,我坐在这块平台上看书,陈红把那些落花从我头上洒落下来,刘艳抓拍。要把‘满身满书满地皆是’桃花的情景拍出来。”朋友被我吩咐得手忙脚乱。可是演练了三次,也没弄出我要的效果。不是满身满书满地的桃花少了,而是没有宝玉“从头细玩”的意境。即便如此,每到春天,我居住的小区樱花大道落红满地的时候,我仍然要收集一些花瓣,盛在透明的玻璃罐里,放在茶几上。看着那些落花分明就有了文化的气息,有了阳春白雪的意境。也许,这是我读《红楼梦》二十二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印记吧!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直奔我的床前,把一支红色的百合花捧到我眼前:“妈妈,送你一支花,祝你早日康复!”顿时我泪如泉涌,那是生平中别人送我的第一束花。那支百合是儿子从刚开业的店门口捡到的,或许是儿子向店老板要的。夫君回来,我摇晃着那支百合戏谑他:“结婚七八年了,没收到你的一束花。”“没看到你身边那些年年送花的,整天厮吵的厮吵、离婚的离婚吗!”夫君面带笑容,语气平静。
  去年秋天,家人结伴游仙月湖,仙月湖的旖旎风光和那些美丽的传说都被家家户户墙边院前的那些小花湮没了。游完仙月湖,我们顺便去了附近村子转悠了一阵。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前、靠街的东墙或者西墙边都栽种了一些小花,有天天开、桃花子、格桑花等。繁盛的小花无言有意,我一下想起了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段文字:“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领域里的一些东西。”新时代,村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这些多彩的小花不就是村民恩格斯“然后”的内容吗?他们在追求美,追求有品位的生活,中国走进了新时代。
  今天读到了“永生花”,那是关于尿毒症患者王宵和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平的故事。王宵为了寻求肾源,和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平签下结婚协议:他死后将肾捐给她,而她则负责照顾他的父亲。
  于建平白血病复发,需要第二次手术,而家徒四壁的他选择了放弃。而王宵却拖着病恹恹的身子制作永生花赚钱为于建平筹集住院费。王宵把他俩的故事制作成了一张张卡片,挂在了花摊前,其中有一张这样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花摊开张很短的时间王宵制作的百余朵永生花就销售一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宵为李建平筹集到了30万元住院费,确保了于建平第二次骨髓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彼此的关心和激励,让两个人的身体每况愈上。原本功利的结婚协议,变成了心贴心的爱情。我想他们的爱情和生命,会如同永生花一样,永放光彩。
  王宵和于建平的奉献精神也被我制成了“永生花”,镌刻在了心里。这些永生花虽然没有鲜活的生命,却拥有鲜活的灵魂。
  最美不过永生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