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我市“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贺德良 2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成果。 “十三五”期间,潍坊市委、市委深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改革决策和省委改革攻坚部署,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集中破解了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和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成果,为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潍坊率先探索的改革述职评议制度,中央领导同志给予肯定;河长制湖长制改革等5项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党建网格化治理、破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等一批改革经验、制度成果得到上级领导批示肯定,有的在全国、全省推广。 扛牢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和省委部署 市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政治责任。 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完善各级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深改委立足全局,谋划和推进改革,先后聚焦机构改革、开发区改革、流程再造、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研究突破,2020年发起“十大攻坚战”,谋划实施了一批力度大、创新强、内容实的重大改革举措。 及时跟进全面落实上级改革决策部署。市委深改委自觉把贯彻落实上级改革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把中央深改委、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第一时间跟进落实,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五年来,累计召开市委深改委(组)会议35次,审议改革方案114个,市级层面出台改革文件629个,推进改革举措985项。 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十三五”以来,我市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300多项,探索形成了一批先行先试的制度成果,发挥了对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探索的11条先行先试政策,已有9条落地,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审批改备案”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承担的股份权能改革、公务员职务职级改革等试点,创新经验纳入了国家相关文件。 积极创新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实施“一月一点评”、述职评议、领导领衔、专班推进、典型培育、改革宣传、督导评估等推进机制,有力推动了改革落地见效。改革述职评议制度,中央改革办专门刊发,在全国推广。 统筹推进六大领域改革,确保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瞄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六大领域改革,取得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办理时间压缩到平均1小时。扎实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省级“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分别达到64家、71家,分列全省第1位、第3位。全市高新技术占比达到51.2%,“四新”经济占比达到26.1%。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臭氧平均浓度较2015年改善幅度列全省第1位,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领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通过《潍坊市物业管理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听证、风险评估等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文化体制改革领域。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三连冠”;全面推进融媒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位。 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坚持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教育破“五唯”等改革经验被教育部推广,职教改革得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省委书记刘家义高度评价。以改革思维破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创新开展证缴分离、容缺受理机制,为90多个项目3.8万户群众解决办证难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功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建立了常态化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行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做法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制定《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出台整治为官不为实施办法等机制,建立容错纠错尽职免责机制,激励支持干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招引服务机制,建立人才发展集团,全市拥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49人、泰山系列领军人才194人、鸢都系列领军人才257人。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组建运行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创新实施“巡审联动”,实现党委巡察监督全覆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完善。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改革攻坚激发发展活力 聚焦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突出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活力。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去年,围绕帮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系统集成推进制度创新,先后出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58条、促进消费回补6条、稳外贸21条、服务企业复工复产19条、激励“老树发新枝”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日益完善。认真吸取疫情应对中的经验教训,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市核酸检测机构由1家增加到61家,最大日检测量由13人份扩大到14.73万人份;率先建立基层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完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选址、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改造,2020年2月17日以来,我市未再出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 深化流程再造形成新机制。全面落实“放权、精简、集成、共享”总要求,出台配套文件21个,将220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赋权县级同步实施;市级281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不跑·事就办好”,60余项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在全市推开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直通车”;推出133项“一件事”主题服务,审批环节、材料、时间平均压减71%、80%、78%。去年9月,在全省流程再造培训班上,我市专题介绍了潍坊流程再造创新实践“十大场景”经验做法。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赋予新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三个模式”为动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9:1,远优于全省、全国水平。 金融财税攻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将197项市级专项资金整合为24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55亿元。全市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574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5.2%、15.8%。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去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9.6万户,总量达到116.9万户、居全省第3位。 在各级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如何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何茂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扎实落实省委改革攻坚任务,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明确主攻方向。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全市“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强化统筹设计,强化系统集成,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二是提升改革质效。强化市县两级党委抓改革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专项小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作用,鼓励基层探索差别化改革,形成改革合力,推出更多具有突破性、先导性改革举措。三是强化落实落地。完善述职评议、成效评价、督察考核等改革推进机制,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和攻坚破难的强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