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污攻坚硕果盈枝 擘画生态美丽潍坊 |
—2020年我市十大环保工作精彩回顾 |
|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决胜之年,也是满载收获与成绩的一年。这一年,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潍坊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持续提升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生态环保,协同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十三五”约束性目标任务,治污攻坚结硕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潍报全媒体记者 赵金凤 文/图 优良天数超七成,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一行一策”深度治理、杂草秸秆禁烧和扬尘防控、夏季臭氧治理等专项行动,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率先超额完成柴油货车加装OBD工作,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2万余辆。引入“一市一策”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建成激光雷达、高空瞭望、电量监控等立体监控网络,实现精准科学治污。 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实现了“一减一增”。“一减”即2020年重污染天数11天,较2015年减少10天;“一增”即2020年全市累计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3%,较2015年增加69天,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7个百分点,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是全省首个全面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的市,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超额完成年度三项重点指标(PM2.5、优良率、夏季优良天)的市,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污水处理严标准,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积极作为、主动加压,采取工程措施和激励奖补并举模式,对全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扩容,破解辖区气候干旱、除主汛期外河道内流水基本为污水处理厂出水这一制约性问题。 出台《潍坊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减排奖励工作方案》,激励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主动完成提标,实现了“小投资、大效益”。全市70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从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 2020年,我市10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控制目标且有6个断面实现了水质跃升,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二;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64.5%,超额完成省定48.2%的目标任务。 “昌邑样板”出思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显成效 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昌邑市根据北方地区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污水集中纳管和专业机构收集转运的方式,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三集中”——集中收集、集中运送和集中处理;创新搭建了收集监管“即时化”、污水清运“可视化”和安全防护“标准化”的智慧管理平台,打造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昌邑样板”。该项工作得到省生态环境厅的充分肯定,2020年11月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议在昌邑市召开,“昌邑样板”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截至2020年底,全市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累计达2976个,治理占比达到41.5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力度”“温度”两手抓,执法效能持续提升 着力丰富执法内涵,以综合执法为抓手,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执法行动,全年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682件,五类重大案件523件,执法力度始终不减。 将371家企业纳入执法监督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发放执法帮扶手册3200余份,开展现场帮扶2800余次,全年实施依法减轻处罚案件24件,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案件42件,执法温度持续上升。 积极参加首届全国执法大练兵网络知识竞赛,勇夺全国第10名。提升案卷质量,全年开展案卷评查16次,评查案卷500余份,5名执法人员在生态环境部强化督查行动中因表现突出被通报表扬。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自2016年以来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表现突出集体,2020年12月再次被省厅推荐为年度全国表现突出候选集体。 行政审批服务,助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优化环评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办”审批服务、“不见面”技术审查、“零接触”现场踏勘,对22大类47小类行业实行环评豁免管理,对18大类46小类行业实行环评告知承诺,保障1216余个项目投产“零延时”,有力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开工建设。 坚持“该放必放、能放都放”的原则,全面落实环评审批领域“放管服”要求,赋权各分局更多环评审批权限。 完善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机制,实行“指标跟着项目走”,集中要素保障13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减证便民”,缩减生态环境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40余项行政审批业务承诺办理时限均排名在全省中上游。 厉兵秣马强技能,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坚决筑牢生态环境底线思维,不断创新演练形式,加大实战演练频次,提高应对化解环境风险本领。 突出实战,2020年8月份,由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在弥河开展汛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对上下游应急联动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检验。整个汛期,全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共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14次,参演人数400余人。 集中演练,2020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全市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并首次将辐射事故演练纳入其中,全市16个分局共计280余人参加,提升了环境应急处置、应急监测、环境监察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敢打擂台,踊跃组织队伍参加全省生态环境应急比武竞赛,从业务知识和现场实战两方面进行了全面展示,提高了自身业务能力。 2020年,全市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举办各类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30余次,组织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400余家,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安全可控。 稳扎稳打细耕耘,“二污普”获国家表彰 本着“应查尽查、不重不漏”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解剖麻雀”的工作模式,历时3年,全面完成了清查建库、数据采集,审核校正、封卷建档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累计入库普查对象31761个,其中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2181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14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26个,生活源5676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26个,数量位居全省首列。 通过普查,建立健全了我市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掌握了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利用情况,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数据基础。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和诸城分局、寿光分局、高密分局、昌邑分局、高新分局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评为表现突出集体,市生态环境系统25名同志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 环保标准作杠杆,铸造行业绿色转型 为推动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潍坊市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铸造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环保标准作为撬动传统铸造行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杠杆,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整治。 全市铸造企业数量由1039家压减到671家,每年削减颗粒物排放520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00吨,基本实现了“由散到聚、由乱到治、由污到净、由小到大”的蜕变,综合竞争力已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丰收”。 借助“外脑”,建立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展绿色转型升级服务,提升铸造行业绿色转型质效。全市17家铸造企业成功创建为绩效分级A、B级企业(绿色标杆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坊子区、青州市分别获评“中国沟槽管件铸造产业基地”和“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市”。 生态优先强理念,多个县市区获评绿色称号 2020年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简称峡山区)榜上有名,成为我市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峡山区坚持保护优先,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立区之本、发展之基、力量之源,每年专项投入2—3亿元保护生态,常态化开展环湖综合整治、造林绿化、污染防治,建立环保负面清单制度,对不符合生态区要求的项目坚决拒批或关停,峡山水库水质的稳定可控,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构建了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的良好生态格局。 诸城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先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高密市实施《高密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改善环境质量和让市民得实惠为目的,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被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授予“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线上线下双发力,“环保好声音”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微信、微博、电视、报纸、网站“五位一体”的宣传格局。局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全年日更无间断,阅读量、点击量、传播度稳步快速增长,新媒体对外传播体系初步形成,2020年全年发布信息3.4万余条,粉丝数超过63万。同时,利用新媒体撬动传统媒体,加强与省市级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的互联互动,有效扩大了对外宣传的影响力。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被《中国环境报》授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局官方微博、微信宣传在全国390个重点城市中位列前20;官方微博在12月份由《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新浪微博联合发布的全国最具影响力的2020年度政务微博生态环境排行榜中排名第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