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思政创新 筑牢育人阵地 |
——昌乐县实验中学“12235”工作机制打造思政工作新模式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于 哲 通讯员 曹凤菊 育才造土,为国之本。近年来,昌乐县实验中学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党建统领、文化浸润、特色助力、学科渗透、活动引领”思路,创新实施“12235”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健康教育示范校、市级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市文明校园、市县五四红旗团委、市党建品牌提升示范校、市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 “一号工程”统领,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学校始终将“三红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抓实抓细。打造“红色堡垒”党组织,成立党支部,党建统领学校工作,支部书记、分管领导全部“一肩挑”。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灯塔学习型党支部、潍坊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潍坊市中小学党建示范校。培养“红烛先锋”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双培养”工程,96名教师获市县立德树人标兵称号,6名教师被评为市县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要求,打通党、团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链条,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围绕强身益智培根铸魂两项重点,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为“三健”目标,通过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四全”措施,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两处文化”浸润,把牢培根铸魂“风向标”。学校坚持环境熏陶,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红色教育展板、文化墙、板报、主题班会、“古韵”诗歌长廊等形式,积极营造红色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 “两大名片”助攻,打造明德守法“自留地”。依托教育部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名片”,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校;2019年应邀到教育部汇报展示,获得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肯定;两年来先后获得市级以上荣誉40多项。并借助县禁毒教育基地名片,校园禁毒教育常规化,开展爱国守法教育。 “三大学科”渗透,拓宽立德树人“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坚持学科渗透、德育为先,形成以思政课为主导,语文、历史课为辅助、各学科齐头并进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职工人人都是学生成长导师,学校处处都是育人场所。 “五项活动”引领,开辟思政教育“大舞台”。学校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实践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重大节庆活动熏陶、家校共建活动促进、课前演讲活动浸润、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习惯养成活动“五项活动”引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昌乐县实验中学将持续强化“12235”工作机制,着眼立德树人、着重培根铸魂,坚定信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强引领,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想整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