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潍坊风筝飞遍五洲四海 |
——访《潍坊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主讲人陈玉林 |
|
|
陈玉林在《潍坊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中授课。 |
|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文/图 如果说,风筝是潍坊的一张名片,那么传播潍坊风筝文化的人就是携带这张“名片”的使者。陈玉林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74岁的他从事风筝传播活动已20余载,一片家国情怀的赤诚之心一直促使他不辞辛苦地“宣传潍坊风筝、弘扬家乡文化”,为潍坊风筝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让潍坊风筝名扬四海 放风筝,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潍坊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都做过风筝、放过风筝,可以说,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风筝长大的。”陈玉林回忆说。“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真实映照了陈玉林的童年生活,从那时起,他就与风筝有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陈玉林开始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1998年,在西关街道办事处工作期间,在潍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他策划设计了“潍坊风筝商城”项目,意在以风筝作媒介宣传潍坊、推动三产发展。由此,陈玉林对潍坊风筝文化交流活动产生了极大兴趣,与潍坊风筝的缘分也越来越深。 潍坊风筝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如何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陈玉林思考良多。2000年,陈玉林和当时他所在的潍坊风筝艺术研究交流协会成员举行了“潍坊风筝艺术黄河长江万里行活动”。“当时我们带着潍坊市开出的80封介绍信,从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出发,沿黄河、长江所流经的省会城市及中心城市举办了潍坊风筝艺术展览和潍坊风筝放飞表演等活动,在全国风筝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陈玉林说。 此外,陈玉林还参与策划组织了贵阳的“中国风筝艺术馆”、广东的“东莞国际风筝旅游节”、上海的“首届中国风筝艺术展”、宁波的“首次中国传统风筝室内放飞表演”等多项国内风筝界首创的风筝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因此他名声鹊起,先后受邀到英国、丹麦、意大利、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200多次潍坊风筝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线上线下宣传风筝不停歇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走进标有“长者先锋岗”标记的陈玉林工作室,看到整整齐齐地摆着几个写好字的风筝面儿,只见“天下太平”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别看是简单的几个字,我这是分别用甲骨文、小篆、汉隶、魏碑等不同字体书写的。”陈玉林笑着说,“最近我们要联合大虞社区进行一个‘放飞春天’的活动,到时将邀请小区里的孩子一起放飞风筝。” 为了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筝联系起来,把文化内涵渗透进风筝中,陈玉林可谓用心良苦。他说:“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玩电脑、玩手机,逐渐忽略了写好字的重要性。这次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制作最简单的潍坊传统‘挣子’风筝,而且要通过临摹不同字体的‘天下太平’,来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此外,陈玉林还编写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级的《风筝制作技艺系列传承教材》,第一册《做风筝》儿童科学绘本已经出版,为更多孩子了解风筝、喜欢风筝、研究风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线下搞好形式多样的风筝文化传播活动,疫情期间,陈玉林还紧跟时代潮流,在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等省市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2020年3月初就在中华青少年儿童文艺基金会著名的全国公益平台“爷爷奶奶一堂课”和抖音APP上创办了《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课堂”分设三个栏目,分别是风筝历史、风筝艺术、风筝文化。在公益课堂中,陈玉林通过讲述风筝的历史和与风筝相关的人物、“扎、糊、绘、放”的风筝技艺以及风筝文化理论研究等,为风筝爱好者们呈现更加多彩、深厚的风筝文化。 研究探索风筝“永无止境” 回首至今,陈玉林从事风筝活动已经二十余载。期间,他创新设计了“万华缘”系列精品人物风筝、微型风筝创新设计的民间系列布玩具、工艺挂屏、黄河封泥印系列旅游纪念品,在大赛中多次斩获奖项。 他编写的《潍坊风筝印谱》《“潍坊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发掘风筝文化艺术,促进潍坊经济发展》等文章先后在“全国风筝理论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和“中国工艺美术杂志”“中国风筝杂志”上发表和获奖…… 能够拥有今天的成绩,陈玉林感慨良多:“我最感谢的就是众多风筝界老前辈对我的帮助、指点和传授。”在陈玉林师从的名师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曹氏风筝”奠基者孔祥泽对他影响颇深。陈玉林说:“孔祥泽老师多次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到每一个地方都要留意收集关于风筝的故事、传说等。同时,要通过这些历史传说典故,深挖我们传统风筝的深厚内涵。” 日前,陈玉林在《潍坊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栏目中,增加了《潍坊风筝文化口述史》的新内容,并探讨性推断“中国风筝起源于山东潍坊”这一论题。“系统掌握潍坊风筝历史的来龙去脉,积淀潍坊风筝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创造潍坊风筝的辉煌未来,风筝文化也会始终激励我们潍坊人民像风筝一样迎风翱翔,飞遍五洲四海。”陈玉林充满信心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