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寒亭区齐抓共管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我市建立人事考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我市全面启动2021年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活动
潍坊火车站今起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大樱桃”成就致富路
绿化美化提升城市品质
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情况汇总表
时政速览
服务企业“沉”下去 发展势头“涨”上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2021年04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樱桃”成就致富路
  村民在大棚内采摘樱桃。 潍报全媒体记者 付生 摄



  □潍报全媒体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郎晨晓

  整洁的大街、黄色的屋墙、精美的彩绘,衬着成片的樱桃棚,宛如一幅静谧祥和的油画,镶嵌在临朐县城关街道衡里炉村。
  4月8日,记者来到衡里炉村村民张德忠的樱桃大棚。走进去,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立即呈现在眼前,阳光从塑料棚顶透下来,映得满棚的树叶更加翠绿,樱桃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小果,有的已经成熟变红,让这满棚的绿色生机更加多姿多彩。
  聊起樱桃种植,张德忠直言快语:“种植樱桃已经10多年了。最早是露天的,2010年开始搞大棚种植,品种也从红灯增加了先锋、美早和拉宾斯等。”他告诉记者,他家现在种植0.4公顷樱桃,平均下来一年能收入一二十万元。谈论勤劳所得,老张一脸自豪。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端上了致富的“金饭碗”,张德忠的“发家史”,也代表了衡里炉村樱桃种植产业的发展史。
  这个村的樱桃种植源于20世纪末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免费发放的一批樱桃树苗成了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庄致富路上的第一缕阳光。
  “在决定尝试樱桃种植后,我们争取到了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经过几年的试种,发现村里的土质、气候非常适宜樱桃生长。”衡里炉村委会主任曾庆全说,2005年,村“两委”决定大面积推广樱桃露天种植;2010年,村里又全面推广使用高架防雨塑料大棚进行种植的栽培技术,大棚樱桃迅速普及开来。
  为做大做强樱桃这个“黄金产业”,该村还以打造“一村一品”为契机,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5家樱桃专业合作社,并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临朐县恒祺大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提供农资购销服务,每年为果农节约10%的成本。
  种好樱桃树,产出高品质的樱桃,是致富的前提。在街道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帮助下,这个村定期邀请专家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为果农现场指导苗木修剪、水肥管理、温湿度控制等工作,培养了35位具备一定水准的种植能手。如今,全村樱桃种植面积发展到90多公顷。其中,大棚樱桃种植面积占一半以上。
  种好了樱桃,确保丰产又丰收,衡里炉村又开始攻坚销售关。“目前主要分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主要是到月庄樱桃交易市场进行销售;线上过去主要是电商,现在又增加了直播平台这个新形式。”曾庆全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在该村大棚樱桃种植区,不时看到头戴卫生帽、手挎小桶人员在进行樱桃采摘、打包作业。张德忠告诉记者,这些多是村民们雇来进行采摘的帮工,因为每年四五月份樱桃成熟之际,大棚里的工作更加忙碌,为了提高效率,很多种植户就雇人帮助,每天100元左右,吸引大量农村空闲劳动力前来。
  对此,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树华告诉记者,该街道正以衡里炉村为试点,在现有樱桃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农业+”的发展思路,引入休闲、采摘、民宿等业态,规划建设集农业生产、高新技术推广、苗木繁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关街道大棚樱桃特色产业园,改造建设占地1500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带货基地,并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