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风筝会特刊·昌邑篇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向知识产权强市阔步前行 |
——全市高质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综述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孙瑞荣 “全市国内专利申请32570件,全市国内专利授权232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88件,发明专利授权2650件,均居全省第3位……”这是我市2020年交出的知识产权发展亮眼成绩单。 全市专利量质齐升,标志着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明显跃升,也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添加持续动力。近年来,我市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国家专利质押融资示范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盘活资源 知识产权创造迸发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机构改革后,我市组建市市场监管局,加挂市知识产权局牌子,整合原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管理等职责。2018年,我市挂牌成立中国(潍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机械装备、光电、化工、生物医药产业开展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及协同保护等全方位服务,进一步盘活了我市重点产业资源,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目前,全国41个中心,该中心是唯一一家面向四个产业开展预审业务的中心,也是全国产业领域最多的保护中心。潍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如虎添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过程被称为“死亡之谷”。成果能否迅速、有效转化更是决定着一些企业的生死。创新成果转化前端的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位于坊子区的山东精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生活用纸生产及加工设备生产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企业组织专门力量强化防疫物资设备的生产研发,但专利保护却成了问题。为了更好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涉“疫”专利预审团队第一时间为涉“疫”企业开通“快速通道”,在对专利案件进行研讨分析基础上,上门集中对接专利文件相关技术内容,仅6个工作日便助企业取得口罩生产线相关国家专利。 “如果专利申请的周期很漫长,也许企业就‘饿死’了。”山东精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只是市场监督部门用心服务的一个缩影。创新企业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没有专利的保护对于企业来说是掣肘。成立保护中心最大优势就是借助快速预审渠道,能极大缩短专利授权时间,使技术创新快速转化为专利,迅速形成地方产业的技术创新优势。 李赞武是我市随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医疗队队员,在湖北黄冈一线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他发明了一种用于疫情一线专用听诊器,需尽快申报专利,早日用于疫情防控临床一线。市市场监管局在了解到专利申请需求后,主动对接服务,第一时间联系国家知识产权局济南代办处,协调加快办理专利优先审查手续,缩短审查周期。同时,协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办理备案手续,对专利的尽快申报应用起到重要作用,为专利早日用于疫情防控一线争取宝贵时间。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后,专利授权进入‘快车道’。通过保护中心提交的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大幅缩短。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原来的22个月缩短为3至6个月;实用新型授权周期由7至8个月,缩短为1个月;外观专利授权周期缩短为5至7个工作日,较普通通道提速近10倍。”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潍坊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冯纪伟说。 这是我市探索周期管控措施,试点推行“3+1”预审服务模式结出的硕果。目前,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受理量、合格量、授权量均居全国保护中心前两位。 截至4月20日,中国(潍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受理专利预审6528件,合格3845件,授权3301件,专利预审数量在全国所有保护中心名列前茅。仅2020年,就受理专利预审申请3512件,合格2336件,授权2101件,申请、合格量皆为全国第二,授权量全国第一,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创新搭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大资源供给,提升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驱动发展深度融合,赋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 多措并举 知识产权运用务实可行 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如何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企业最期盼的事。 山东中科普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也是用专利权获银行质押融资的获益者。这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检验检测仪器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但就在企业准备扩产升级时,企业却遇到了资金难题。 “我们公司是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资产都属于无形资产,在银行贷款过程中,不能提供实质的抵押物,所以银行贷款就出现了困难。”山东中科普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高美凤说。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银企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将无形资产转化为真金白银。 “该企业拥有较多的专利,我们主动帮助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的方式取得贷款,后期又落实了质押融资贴息政策,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科长刘振兴表示。 政府全心全意搭台,企业才能心无旁骛发展。数据显示,仅2020年度,专利权质押登记132件,质押金额99543.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3.85%、19.94%,件数居全省第三位。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以知识产权作为媒介,创新性提出‘政策带动、银企互动、联盟推动’的专利质押融资服务模式。当前,我市要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充分运用科技和知识产权为创新发展赋能,持续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强化保护链。”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胜明说。“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创新布局,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资源匹配,大力增强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的转化能力,使我市高质量发展超越获得更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打造“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使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搭建“健全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建立专利备案企业制度,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备案企业服务流程,建立常态化备案管理机制;依托集聚的专利信息资源优势,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优秀专利项目信息,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信用佳的企业和项目,及时推荐给各商业银行作为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预选企业。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国家专利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极大便利了当事人办理质押登记效率,业务办理平均时长缩短至5个工作日。同时,积极推动优秀专利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高质量组织开展“百场千企”银企对接活动,着力提高银企对接落地签约率。 ——构建“良性的政银企互动知识产权联盟”。在全市成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盟,吸纳企业、银行、保险、担保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运用“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畅通了银行、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保证了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 商标授权许可、转让、作价入股、质押融资……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运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形式更加丰富,有效解决了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市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示范城市。 有的放矢 知识产权保护扎实有效 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2020年,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蓝天”行动,严厉打击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严保护监管导向。自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02件,其中普通案件135件,电商案件167件;核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218家;查办专利、商标案件220件,案件总值405.8万元,罚没金额447.7万元。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受到专利侵权纠纷的困扰,阻碍了其发展。为此,市市场监管局组成案件处理专班,对每一案件都详细研究,充分调查取证,认真开庭审理,确保案件处理及时有效,1年来共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4件,有效制止了侵权行为,避免市场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为该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市场环境。 今年年初,市市场监管局在企业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潍柴商标存在被侵权现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突破传统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问题诉求,为企业量身订制清单,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场上出现了假冒潍柴品牌的产品,误导了消费者,对潍柴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声誉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王华杰说。 面对企业诉求,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抽调10名执法骨干,组成专案组。两天时间里,专案组突击检查全市涉嫌侵犯潍柴商标专用权的生产经营单位7家,查控涉案产品货值3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了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潍坊名优企业高质量发展撑起“保护伞”。 今年2月份,根据群众举报,市市场监管执法支队联合相关县级局开展打击假冒白酒执法行动,现场查扣53%vol飞天贵州茅台酒162瓶。涉案货值约23万元,有力打击了辖区食品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食品市场秩序。 为彻底杜绝假冒伪类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假保优”专项行动。同时,和84家企业建立政企联合打假协作机制,并确定200家以上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成长型企业,或者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单位库。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政企合作,深入开展打假保优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秦聪学说。 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我市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与青岛中级法院、潍坊海关、市中级法院、市仲裁委等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民事仲裁协作保护机制。建成市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快速审查、授权、确权、维权和协同保护“一站式”服务。 此外,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对接,建立专利无效案件巡回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托中心数字化审理庭,实行远程审理、驻场审理,协助国家局快速审理无效案件16件。成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协助执法办案239件,出具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188件,接受青岛中院委派委托诉前诉中调解案件13件,依托潍坊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专利侵权纠纷20件。 在强化专项执法行动的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周、专利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宣传、知识产权交流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保险培训等系列活动,积极宣传知识产权有关政策和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积极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月20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奎文区、昌邑市等市场监管局开展大型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活动,发放知识产权宣传页和明白纸,现场解答和受理知识产权咨询,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宣传氛围。 ——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和授信仪式。4月23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和授信签约仪式,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活动现场,3家园区企业分别与农商银行、潍坊银行进行了现场集中授信签约,达成融资意向1600万元。 ——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进企业活动。4月23日下午,市市场监管局对重点企业开展主动上门服务,摸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情况,宣传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帮助解决知识产权方面困难和问题。 ——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4月26日上午,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驻潍高校组建知识产权保护志愿服务队,举行授旗仪式,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和“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电商、展会执法,保持对知识产权反复、群体和恶意侵权等严重侵权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我市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同度、满意度,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贡献力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