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寒亭区(经济区)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伍豪之剑”刘英
2021年0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伍豪之剑”刘英



★潍县革命先驱牟鸿礼
★潍县战役指挥部
  雄关漫道,岁月峥嵘。
  1921年,嘉兴南湖红船之上,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3年之后,一行共产党人的足迹踏上渤海湾畔,马列主义火种闪亮点燃。
  1926年,共产党员牟鸿礼,在今寒亭区高里街道牟家院村,建立起了潍北第一个党组织——牟家院村党支部。
  从此以后,红色基因深深烙在寒亭这片土地上。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一批寒亭籍共产党人勇敢地担当起了伟大的历史使命:“伍豪之剑”刘英铲除叛徒王复元;于清书带领前阙庄党支部组织发动了震动一时的猪鬃工人罢工;牟铭勋只身赴上海寻找党中央,并建立起中共鲁东工作委员会……十年间险恶环境中的不屈不挠,最终度过至暗时刻,开创出新局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共中央发出全民族抗战的全国通电。1938年1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在蔡家栏子成立,打响了潍北抗日战场上的第一枪。1941年,邢明领导创建了潍北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为保卫“渤海走廊”,跟日、伪、顽展开了殊死博斗,战斗上百次。8年艰苦斗争,寒亭区境内已大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潍北县,潍北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有377位烈士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先后13任县委前赴后继、奋斗不息,有3任县委书记和几百名优秀党员以身殉国,以鲜血和生命迎接着全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和平并未真正到来,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全面内战。在寒亭,发生了残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王固庄惨案”、潍北大屠杀。1947年,齐家埠战斗开启了全面解放潍县的外围肃清战。1948年4月初,潍县战役指挥部进驻寒亭东常寨村,27日解放潍县城。潍县战役中,潍北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全力支前,涌现出至今都为人熟知的“张氏松”“铁打铜铸牟家院,支前模范数河南”等感人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寒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支援抗美援朝三大运动,迈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坚定步伐。以“十大代表”张秀英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张秀英本人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寒亭区委带领全区人民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化建设,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发展模式,在“以法制化减轻农民负担”等多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今,寒亭区委正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以打造潍坊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新引擎和新窗口为目标,全力攻坚突破农综区核心区和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建设,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和城市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力贡献寒亭力量。
  潍县战役指挥部位于寒亭区固堤街道东常寨村,就是在这里,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直接指挥了潍县战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潍县战役,又称昌潍战役或胶济线中段战役,由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华东局指示,于1948年4月2日发起,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虽然潍县国民党守军整编第45师和地方部队凭借高大坚固的城墙和严密的防御工事顽固抵抗,但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参战部队士气高昂,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于18日肃清外围之敌,24日攻克潍县西城,27日攻克潍县东城,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攻坚作战经验,大大提高了部队攻坚作战能力。山东兵团共歼灭国民党守军整编第45师1个旅和3个保安旅及其他武装共4.5万余人,解放潍县、昌乐、安丘3座县城及周边地区,使胶东、渤海、鲁中南三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对山东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拉开了解放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的序幕。
  当时,潍县战役指挥部会选在东常寨村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据有关史料记载,东常寨村地处潍县县城至北部沿海的南北官路附近,交通便利,且背靠白浪河,便于防守;其次,东常寨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村民非常支持前线的战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老人妇女在后方供粮供衣,这为指挥部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利于开展工作;第三,东常寨村的树木高大茂密,能够为战士隐蔽藏身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取得战争优势。
  潍县战役指挥部于1989年被批准为区级重点革命纪念地,2002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还被命名为潍坊市“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更好地弘扬潍县战役精神,寒亭区启动实施了潍县战役指挥部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总规划占地79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31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300万元,主要对现有潍县战役指挥部旧址进行提升,新建许世友将军纪念馆、潍县战役纪念馆和红色教育馆等三个展馆,规划设计入口标识、胜利门、军民同心池区、潍县战役纪念广场和浮雕景墙等设施,并配套建设服务区。目前,纪念馆已完成土建施工及展厅基础装修,正进行布展。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红色旅游、遗产保护、历史研究、党性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片区,打造潍坊北部新兴红色旅游目的地。

★蔡家栏子起义
  寒亭作为革命老区,是潍坊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寒亭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创造了既光辉灿烂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抗战初期的蔡家栏子起义便是其中一个激动人心的篇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各地分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同年11月,中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来到潍县,恢复建立了党的组织,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积极筹备建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12月,地下党组织成功拦截了国民党寿光枪械修理所运往潍县的30多支步枪、200多颗手榴弹和300多发子弹,为创建部队提供了武器准备。
  1938年元月初,日军侵入潍县,国民党山东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潍县县长厉文礼南逃安丘。在这种形势下,鲁东工委决定尽快组织武装起义,向社会各界亮出七支队的旗帜。元月24日夜,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在潍北华疃村,召集由各起义分队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研究了武装起义的有关具体事宜,决定潍北各股抗日力量于元月27日天亮前集结于蔡家栏子村进行整编。
  会后,与会同志分赴各活动基地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27日拂晓,各起义分队约300余人先后赶到蔡家栏子村。天亮之后,指挥部根据以往活动的地区和村庄距离的远近,将全体人员编为3个中队,并在村中竖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的大旗,张贴了布告,宣告第七支队正式成立。
  七支队建立后,在蔡家栏子村用3天的时间进行了整顿训练。随后,部队在潍北、昌邑一带展开了游击战争,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筹集枪支,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主要活动包括:1938年2月4日在杨孟村伏击了日寇,2月5日与七支队昌北部队会合,先后在肖家营、南阳与日军进行了激战,不久与八支队会合攻击了昌邑柳疃镇的伪据点;3月份东进胶东,开辟了胶东抗日根据地,同渤海兄弟兵团一道打开了渤海地区的抗日局面。1938年底,部队奉命抵达鲁南,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为二十六军前身的一部分。从此,这支迎着抗日的烽火揭竿而起,在鲁东、胶东大地转战一年之久的人民抗日游击队,跨入八路军正规部队行列,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这段历史,缅怀革命英烈,寒亭区委、区政府于2011年3月建立了蔡家栏子起义纪念碑。纪念碑广场总占地2000平方米,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65万元,镌刻着能查证的86名起义人员的名字,供后人瞻仰怀念。

  牟鸿礼,又名牟洪礼,字修五,曾用名薛礼德、李若水、孟名三、李修与(玉)。1906年,牟鸿礼出生在山东省潍县牟家院村(今属潍坊市寒亭区),8岁入本村毓贤小学读书,后在高里读了两年高小,期间认识了马宗显(后化名张英),两人很投缘,便商量着一起去外地求学,寻找救国之路。
  1924年夏天,18岁的牟鸿礼与同学牟铭勋一起,来到济南工业染织讲习所学习。入学后不久,牟鸿礼就得到了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员宋伯行的赏识。1925年春,经宋伯行介绍,牟鸿礼和牟铭勋一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按照组织安排,多次回潍县参加由庄龙甲组织的潍县建党会议,并在1926年6月召开的中共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委委员。
  1926年7月,牟鸿礼修业期满,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与牟铭勋回到家乡牟家院,发展了老同学耿梅村入党,建立起潍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牟家院支部。作为中共潍县县委委员的牟鸿礼,同时兼任了牟家院党支部书记。1927年春,原来的牟家院三人支部经上级批准,改组为潍北区委,牟鸿礼兼任区委书记。
  1928年,上级党组织安排正身患肺病的庄龙甲,暂时隐蔽到安丘杞城(今属峡山区)去治病,行前,他主持召开县委改组会议,改组后的潍县临时县委由牟鸿礼任书记。由于叛徒出卖,庄龙甲不幸于10月12日在南流惨遭杀害。为给烈士报仇,牟鸿礼冒着生命危险开始着手整顿被破坏的党组织,很快牟鸿礼就成了反动派悬赏缉拿的对象。上级党组织为保护牟鸿礼,将他调往淄(川)博(山)张(店)地区任副书记,化名薛礼德。
  1929年初,潍县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牟鸿礼得知后,主动向上级申请调回。回到潍县后,他一面抚慰死难者家属,一面整顿党组织,并按照上级指示,于2月初在东曹庄主持召开党的会议,组成了中共潍县第二届委员会,书记由牟鸿礼担任。第二届潍县县委很快把党的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1929年春夏之交,为配合张英(即马宗显)铲除大叛徒王复元,中共山东省委要挑选王复元不认识的党员领导干部去青岛市委工作。牟鸿礼临危受命,于当年5月正式动身去了青岛,并化名孟名三。这次他能配合老同学张英除奸,终于实现了十年前两人为并肩战斗救国救民而许下的心愿。经过一番斗智斗勇,8月16日,终于在青岛中山路新盛泰皮鞋店,铲除了王复元这个恶贯满盈的叛徒。
  1929年10月,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党维蓉被捕,牟鸿礼正式接任青岛市委书记。那段时间,被破坏的中共山东省委还没有全面恢复,牟鸿礼协助省委做了大量工作,那时他的工作范围不只在青岛,济南、烟台、潍县等地,哪里有了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他不在家的时候,妻子任氏就替他接收情报。
  1930年1月,中共山东省临委成立,牟鸿礼任省临委候补常委,并兼任青岛市委书记。4月,牟鸿礼接到调令要去中央,送妻儿踏上归途后,牟鸿礼又在青岛领导了“赤色五月”罢工斗争。在“赤色五月”中,中共青岛市委还成立了铁路、大英烟厂两个党支部,宝来纱厂、四方机厂两个赤色工会分会,市妇女委员会成立了蛋厂分会。这时期的党团活动轰轰烈烈,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锻炼了党员和干部。
  1930年5月下旬,牟鸿礼离开青岛赴中央学习。同年9月,被中央派在河南省工作,化名李修玉,任郑州市委书记。1931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河南省开封市委遭到严重破坏,牟鸿礼又一次临危受命,去了河南省会开封市任市委书记。2月份,中共河南省委改组,牟鸿礼任河南省候补常委,兼任开封市委书记。初到开封,牟鸿礼面临的是党组织遭到重创之后,四处弥漫的严重白色恐怖气氛。面对恶劣的环境,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用“冒险式的冲”去挽救开封的党组织。然而,当时刘峙统治下的开封,危险几乎无处不在。3月26日,就在他完成《开封工作报告》还不到10天的时候,不幸落入敌手,严刑拷打下始终没有屈服,这期间,河南省党组织曾多方找关系进行营救,但都没有成功。5月9日,牟鸿礼在组织越狱时失败,惨遭敌人杀害。
  如今,90年过去了,烈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那个名字——牟鸿礼,让一代代的寒亭人记住了他。他用短暂的生命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的英名将永留人间!
   (根据孙天兵、牟兰贞提供材料整理)
★红色堡垒前阙庄
  前阙庄位于寒亭区西部,建村于潍县大于河东岸。自1928年成立第一个党支部以来,前阙庄历届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带领党员群众艰苦奋斗,探索开创了“红色传承、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生态发展”的基层党建模式,目前已拥有潍坊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潍县党组织的建立,革命火种在前阙庄点燃。1928年,前阙庄第一个共产党员于清书,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发展了于一川等11名党员和于德甫等10余名团员,成立起前阙庄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在于清书的带领下发动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猪鬃工人大罢工。
  1929年,潍县县委遭破坏,11月,在前阙庄村民于砚田家中,潍县县委秘密成立,曹克明任县委书记,牟铭勋、耿寿图、徐宝铎、管清太任委员,于清书任县委秘书。1930年1月,在于清书带领下,潍县县委发动了桥西暴动,暴动失败后,县委书记曹克明叛变投敌,带领捕共队来到前阙庄捕走于清书,押送济南监狱。1931年4月5日凌晨,于清书与一大代表邓恩铭及刘谦初等22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抗日战争爆发后,前阙庄共产党人带领村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1941年春,侵占潍县城的日军对前阙庄进行扫荡,时任山东省第八区抗日游击队独立一团团长的考斌之在村民的配合下,将为首的日军军官击毙,打得日军狼狈逃窜。
  抗日战争胜利后,前阙庄党组织带领村民斗地主、打恶霸、闹土改,参军支前,保卫胜利果实,迎接潍县大地的解放。1948年4月,解放潍县战役打响。村中掀起了支前高潮,为铺坑道家家户户都献出了门板,为供给养又贡献出大量粮食、柴草,抬担架、救伤员,勇赴前沿阵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阙庄继续发扬红色革命传统,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后来又大力发展猪鬃业。1950年,潍北县人民政府决定根治水患,挑挖新河,使大于河改道东行流入白浪河,为支援国家建设,前阙庄村民献出了在土改运动中分到的300余亩土地。
  后来,前阙庄成立起全公社第一个青年突击队,在全公社最早兴办集体副业、第一个拥有“东方红”拖拉机,也是闻名全县的纳粮红旗村。提到这些领先发展的事迹,就不得不提张秀英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张秀英(1915—1983),山东蒙阴人,幼年随父母逃荒来到潍北一带,16岁嫁入前阙庄村。1936年入党,战争年代里,她在转送情报、掩护领导、动员青年参军、搞好后方农业生产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前阙庄成为当时的“堡垒村”。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乡干部,1960年任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兼任昌潍地委委员、潍县县委常委、山东省妇联委员等职务,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73年8月,赴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张秀英当支书23年,为集体创收40余万元,生前仍住在建国前的土屋里,去世后留下的唯一遗产是一台小型黑白电视机和一个水泥抹成的半橱。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前阙庄村党组织传承于清书的红色基因,发扬张秀英的“铁锨”精神,勇于担当,敢为人先,迈开了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新步伐。
  2003年,年轻村民于英智个人捐款20余万元,在村南河流上建起村庄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2006年,于英智担任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新一届班子成员,担当为民,开启了党建引领、建设魅力前阙的新征程。
  2009年4月,前阙庄村党支部抢抓发展机遇,落实“土地挂钩”政策,全面启动旧村改造,并先后实施了“六大幸福工程”。自2009年开始,先后投资600万元建设了27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5600平方米公共服务楼宇,引进了潍坊第六人民医院;开设老年公寓,解决就近养老问题;投资480万元建设了2600平方米前阙幼儿园;打造示范社区服务中心,建起了前阙车站,先后开通67路、57路、87路、60路、49路等共9路公交线路。村民看病难、出行难、住房差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在为村民楼房安装电梯并留足发展资金的情况下,拿出312万余元,按照每人3600元的标准给村民分了红。

  张英,又名刘英,原名马宗显,曾用名马尔赛夫。1902年1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县高里集马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农闲时喜欢向懂武术的人学功习武。1922年,张英满怀救国救民的壮志,参加了冯玉祥的骑兵队,很快晋升为中尉排长。1925年11月,张英被选送到苏联基辅红军军官学校骑兵班学习。1926年11月7日,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进维斯特拉高级军官学校深造。1928年,由共产国际代表分配到上海,改名张英,在中共中央机关做保卫工作,负责保卫周恩来同志的安全。为适应工作需要,他练就了一身好枪法,50步内用手枪射击人头靶,百发百中。
  1928年11月,由于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复元和其胞兄王用章的叛变,山东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29年3月,张英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来山东执行铲除叛徒的任务。张英到青岛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后,与省委委员、工人部长傅书堂之妹傅桂兰以夫妻名义相随前往济南执行任务。由于叛徒带人查抄了八卦楼省委秘书处,得到锄奸工作人员住址,他们刚住进一大马路的老悦来客栈,就不幸被捕。敌人为了从张英身上得到党的机密,动以酷刑,但是他始终坚定顽强,经受住了考验。敌人无奈,又向傅桂兰动刑逼供,但她始终沉着坚定,说张英是自己的丈夫,保守了党的秘密。为了迅速逃出虎口,继续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张英忍着遍体鳞伤的疼痛,以惊人的毅力和平时练就的本领,于当日夜间,乘敌看守困惫之机,挣脱镣铐,从丈余高的围墙跳越而出,先是躲在一处废弃的大家花园躲了半夜,白天藏到院内不常用的厕所踏板底下,等到天黑后,到泉边洗净血渍,找到他的老乡借了钱,返回青岛。
  张英恢复健康后,在青岛积极训练市委组织的除叛“特工队”,随时准备除掉叛徒。此时,傅书堂的二妹傅玉真和嫂子根据组织安排在青岛做党的组织和联络工作。傅玉真的丈夫丁惟尊被王复元威胁利诱叛变。1929年8月10日夜里,张英在傅玉真姑嫂的配合下,假借谈话为由,在滋阳路将早已叛变并出卖同志的丁惟尊处决。随后,张英又和省委交通王科仁一道,于8月16日傍晚,在中山路108号新盛泰皮鞋店将叛徒王复元击毙。镇压叛徒的枪声响彻在1929年白色恐怖笼罩着的山东大地上,打击了山东反动势力的气焰,振奋了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斗志。
  1929年12月下旬,张英奉命到达河南商城南部苏区,改名刘英,任刚组建的红三十二师师长。1930年4月,调任徐向前为副军长兼师长的红一军一师参谋长。10月,任师长,并当选为红一军前委委员。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刘英任第十师副师长。4月,任师长。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刘英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师长。在几次反“围剿”的战斗中,他屡建战功,是红军中的一员名将。1932年2月初,在河南商(城)潢(川)战役即将结束时,他率部追敌于豆腐店,不幸头部负伤,破坏了语言神经,留中央局治疗。同年10月,转上海治疗,途经武汉,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于武昌城下,时年30岁。
  张英在山东铲除叛徒后,由于复杂的历史特殊原因,他曾几易姓名,此后便不知下落。1960年,潍坊征集地方革命史资料时,潍北双杨店公社的几位老党员反映,双杨店公社马家村有个马宗显,很早就出去当了“八路”,听说还到过苏联。1929年在青岛铲除大叛徒王复元的张英,就是马宗显。此事引起了征集者的关注。令人感叹不已的是,党史工作者辗转青岛、济南、北京,经过了二十年的周折,多方调查取证,才查清了他的全部历史。1980年,潍坊党史编审委员会的同志了解到张英曾在徐向前元帅部下任职,于是向中央军委发出了咨询信函。很快,中央军委办公厅以“军办信发字(80)第320号”文的形式发来回信,告知:经徐向前同志回忆和资料记载,张英、刘英、马宗显,正是同一人。党史工作者为此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而他的妻儿,在贫病交困中苦撑苦等了几十年,最终也没能等到他的消息,带着遗憾先后离开了人世。
  至此,刘英牺牲已近五十年,1981年终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0年春,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和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政府为刘英烈士树了纪念碑。徐向前元帅亲笔为其题写了碑文:“赤胆忠心 刘英烈士千古”。烈士的光辉一生,将永远载入革命史册!

★寒亭区党性教育主题展馆
  寒亭区党性教育主题展馆总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八个展区,第一到第四展区以寒亭党史为主线,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为重点,集中展现了寒亭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坚定信仰,为革命事业热血激昂、前仆后继,创造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第五到第七展区体现了寒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和为建设现代化北部新城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新寒亭的道路上再创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和实际需要,保留了革命烈士名录专区,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在第八展区设置了党性体检专区,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开展党性教育的需要。
  整个展馆紧紧围绕“初心·使命·担当”这一主题,重点展现了寒亭区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并在精神层面进行挖掘,提炼特色主题,集中揭示了一代又一代寒亭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寒亭区党性教育基地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将主题展馆室内和室外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不断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先辈们英勇无畏、迎难而上的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凝心聚力,以“无我”和“赶考”的状态,奋力书写时代新答卷,再续改革新篇章,再铸发展新辉煌,为打造潍坊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新引擎和新窗口而努力奋斗!
  (本版文图由寒亭区委宣传部、经济区党群工作部、寒亭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