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子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应紧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全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探索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构建区域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助力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深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借助先进技术,筑牢市场根基。积极借助先进技术,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农业企业跨国投融资能力和水平。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首要目标,有效满足“三农”工作中种源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投融资需求,为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提供融资绿色通道,加快打造“三农”金融服务新产品新模式,开拓“三农”金融服务新市场,筑牢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根基。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满足多元需求。随着绝对贫困得以消除、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金融需求进一步释放,由单一的信贷需求转变为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由传统的生产资金需求转变为扩大生产、农业人才培育、农业科技研发、农机装备制造等结构性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规律,大力推进服务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符合农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通过专业化经营、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更好服务“三农”客户。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效。要持续优化农村金融资源投入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逐步建立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为导向的金融支持体系。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探索农村资金封闭内循环使用机制,不断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研究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银行和乡村振兴基金。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潍坊分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