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全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226.8万人次
王兆瑞:为潍坊风筝插上创新的翅膀
激活非遗文化传承一池春水
市图书馆“五一”假期活动精彩纷呈
我市7部大戏入选山东省优秀剧目展
图片
2021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活非遗文化传承一池春水



  ◎孙瑞荣

  非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需要接续传承。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很多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也走进了校园,用“进校园”的方式推广普及非遗项目,传承非遗文化。
  把非遗融入校园文化,使非遗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对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实施校园非遗教育传承“薪火工程”,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非遗课程,武术、面塑、刺绣、核雕、剪纸等艺术形式突出、操作性强的非遗项目成了学生们选择的热门课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非遗对于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可以让青少年从小就能够近距离接触广博的非遗文化,让非遗有机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既能加深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更实现了非遗在青少年一代的继承与发展。
  非遗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但仍有一些非遗未能保留传承下来,只能变成了馆藏的静物,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意义重大,利用好校园的特殊优势,让非遗能够在祖国的未来者心中扎根更深,是中华文化传续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
  可以说,“非遗进校园”激活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一池春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阵“春风”能长久地吹下去。对于学校而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引导路径,不断提高非遗传承的趣味性、交互性,让青少年进一步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非遗保护、传承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同时,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非遗活动,将非遗保护与传承融入常态化教学,充分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和热情,引导更多青少年自觉扛起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大旗。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