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百年老站见证沧桑巨变
朴实庄户汉 铸就振兴梦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检察力量
我市对燃气软管更新行动再调度
我市“才聚鸢都·双百行动”新材料专场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2021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老站见证沧桑巨变
——记坊子火车站的变迁
  图①:坊子站近景。 图②:暮色下的胶济铁路线。



  □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文/图
  它从峥嵘岁月走来,经历了百年变迁,也见证了许多难忘的历史瞬间,它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坊子火车站。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前的胶济铁路和坊子火车站在外族入侵的屈辱背景下,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胶澳条约,庚子赔款,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系列事关民族危亡,家国兴衰的重大事件和风云历程,无不镌刻在胶济铁路和坊子火车站的历史记忆中,昭示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复兴之梦。
  在岁月的变迁中,胶济铁路和坊子火车站也成为一条串联起无数红色记忆的纽带。围绕着铁路和车站,生活在这里的坊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篇,成就了胶济铁路、百年车站的灿烂辉煌。
风云胶济 见证齐鲁荣光
  胶济铁路始建于1898年,于1904年6月1日正式通车,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
  1871年德国统一后,逐步改变立足欧洲的“大陆政策”,实行领土扩张的“海洋政策”,把侵略目标指向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
  1897年11月1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史称“巨野教案”。觊觎胶州湾已久的德国以此为借口入侵青岛。次年,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1899年6月,德国14家银行出资5400万马克组建山东铁路公司。同年8月,胶济铁路开工建设。后因高密抗德阻路事件,停工达一年之久。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
  胶济铁路的修建直接催生了济南自开商埠,使济南从一座自给自足的封闭古城,逐渐成为新型现代城市。胶济铁路把山东内地引向了广阔市场,铁路沿线的潍坊、淄博等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开始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快速发展。胶济铁路还改变了山东的传统交通格局,经济重心由沿运河纵向分布变为沿铁路横向布局,构成了以胶济铁路为主干,腹地中心与海港城市共生的“济南——青岛双核结构”,青岛迅速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
  胶济铁路自通车后先后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变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德国无力东顾之机对德宣战,联合英军攻占德国殖民地青岛,此后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长达八年之久。1919年,在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把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德国在山东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1928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日本借口保护日侨出兵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制造“济南惨案”。“七七事变”后,为保护工业命脉,胶济铁路管理部门把机车车辆转移到大后方。胶济铁路沦陷后,日军调集机车车辆恢复运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山东军民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1948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通过胶济铁路西段战役、中段战役、济南战役和青岛即墨战役,解放了胶济铁路全线。
  山东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德占青岛并强迫修筑胶济铁路,引发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仁人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担忧,促成了著名的“戊戌变法”;铁路修建过程中,沿线一度成为“义和团”爱国主义运动的舞台;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和胶济铁路,引起举国上下的反日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1925年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胶济铁路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东铁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人民所背负的屈辱艰辛,也反映出中华民族所承载的光荣与梦想。
红色车站 点燃革命之火
  山东建党之初,把产业工人密集、具有高度联动性的铁路系统作为工运重点,王尽美、邓恩铭、罗章龙、王荷波、刘少奇、李慰农等早期共产党人,先后赴胶济铁路指导工运,开辟阵地,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1925年1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来到坊子,点燃了坊子革命之火。
  1925年8月,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又来坊子一带活动,革命之火再一次被燃起。为使坊子铁路革命之火呈熊熊燃烧之势,1925年秋,中共山东省执委会专门派邹光忠,到坊子铁路机务段开展工作,建立坊子铁路工会,发展会员20余人,为开辟坊子党的工作奠定基础。1926年3月,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派傅书堂到坊子铁路机务段工作。很快建立中共坊子铁路支部。先后有8名同志入党并加入铁路支部工作。这个支部以铁路为依托,担负起我党从济南到青岛间的文件传递任务,成为我党重要的交通站,也是当时潍县唯一的一个工人支部。
  1931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从青岛派丁韶言来坊子铁路工人中开展工作。丁韶言发展铁路工人、铁路小学教师等多人入党,成立坊子特区支部。1932年,为纪念党诞生11周年,坊子特支按照省委要求,于“七一”前夕夜,组织党员、积极分子把革命宣传标语贴满墙壁、电杆、车厢,轰动坊子市区。活动遇到国民党密谋策划的大逮捕,拘押坊子车站共产党员和群众13人,欲用火车押送潍城。为解救革命同志,坊子特支带领二百余名工人、及被捕者家属向敌人要人。在火车就要开动时,工人群众以大无畏精神,推到栅栏涌进车站,卧轨阻车。迫使敌人偷用汽车押送。后这些同志大多被杀。这次卧轨事件,震动山东,震惊胶济全线。
  1938年3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二大队”在坊子本土成立。于4月20日发动震动山东的胶济铁路大破袭活动,使胶济铁路运输瘫痪将近半月之久,有力打击了日寇的疯狂气焰,扩大八路军政治影响,鼓舞了胶济沿线广大群众抗日斗志。
  1943年3月,鲁中区党委决定成立坊青工委,即坊(子)青(州)铁路工委。坊青工委主要开辟坊子至青州铁路沿线斗争。工委成立不久,就在铁路沿线发展党员,建立坊子铁路党员为主的直属党小组、坊子铁路支部、潍县车站支部等十几个党支部。建立交通站、情报点20多个,分布铁路沿线和农村。潍县战役开始后,坊青工委迅速组织以党员、老工人为主的护路队,日夜守护在机车房和铁路线上,保护机车及其设备。1948年4月11日坊子解放,坊子火车站完好无损地移交到人民政府手中。
铭记历史 发展红色旅游
  历经百余年的坊子火车站,是在传承与弘扬历史中的涅槃重生,更是在肩负责任与使命中的砥砺前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5月27日,记者走进这座米黄色的建筑,就是被当地居民称为“票房子”的坊子站候车室,是最有标志性的坊子老建筑。如今,它依然凝视着眼前的这片土地,默默地守望着,记录着坊子的点滴变化。
  “胶济铁路始建于1898年,于1904年6月1日正式通车,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新建成的百年胶济·红色车站展馆展陈“沧桑齐鲁风云胶济”“红色车站使命担当”“百年车站初心永恒”三大篇章,围绕铁路和车站,利用红色车站展览馆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讲好坊子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发挥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崭新光彩。
  深挖文化内涵串联精品站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路线。近年来,坊子区依托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红色故事,深耕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旅游作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今年来,坊子区充分挖掘该区坊茨小镇、三马路小学、煤矿工人运动等百年红色历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全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提升潍南县委旧址红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精心打造推出一条全新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发展红色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坊子区仍将全力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好、利用好,吸引更多的人到坊子了解红色文化,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