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解决问题 全面优化环境 用心服务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
——访潍城区委书记赵学坤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丁延峻 刘坤 “潍城区紧扣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提升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贡献潍城力量。”潍城区委书记赵学坤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潍城区把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的具体实践,健全“六项”机制、落实“七包”责任,767名专员下沉一线,深入1066家企业,点对点开展帮扶,以务实扎实的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劲。 凝心聚力,打造主动服务“新常态”。建立“三个一”常态联系机制,区级领导带头,服务专员跟进,每月到企业实地走访1次、电话联系1次、信息沟通1次,3轮走访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560余条,协助办理审批服务380余次;分门别类将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用工保障等惠企政策编印成册,让专员与企业一起研究落实政策。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街道部门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公开承诺、接受监督;组织服务企业专员全员走访、属地街道全域遍访、职能部门常态随访,倾心倾力解决企业诉求。针对中南高科鸢都智谷产业园高压线问题,街道、部门联手上阵,服务专员靠前服务,在与国网潍坊供电公司潍城供电中心全力配合下,精准研判、勘查现场、优化方案,较原计划减少70%停电时间迁完线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用电需求。 转变方式,打造精准服务“新样板”。建立“四个一”精准对接机制,每月举办1次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组织8个部门为76家有扩产意向的企业现场解读惠企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每季度举办1次走进高校院所对接技术需求与成果转化活动,组织中远重工、东方钢管等12家企业到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重庆大学签订协议,实现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深度合作,变“企业找项目”为“项目找企业”;每季度举办1次政银企对接会,引导银行对接企业320余次、帮助解决融资难题,变“企业找资金”为“资金找企业”;每月举办1次“潍爱人才、城就未来”人才论坛,组织6所院校与8个园区、42家企业建立人才定向培养使用关系,变“企业找人才”为“人才找企业”。 攻坚克难,打造个性服务“新模式”。建立“集中受理、分类转办”问题解决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服务企业办一天一汇总,问题解决组三天一调度,领导小组成员一周一会商,区委常委会每半月听取一次问题解决情况。对共性问题教科书式解决、个性问题主管部门靠上解决、超纲问题依法依规明确答复,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针对招工问题,开发“潍州直聘”程序,实现企业招聘、个人求职和零工市场掌上操作,平台运行以来已提供岗位2万余个,访问量1.3万余次。坚持个性问题“一事一议”,区级分管同志上门对接,按照“一户一策”原则,提供解决方案,提升企业满意度。同时,让企业把愁心事摆在桌面上,属于市场行为的、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以及违反法律法规的,明确答复、耐心解释、争取认可。 活化形式,打造优质服务“新高地”。建立“零距离”政务服务机制,开展“周四审批服务日”活动,审批窗口前移到企业,为32个新上项目开展上门服务7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120余件; 创新“1+1+N”项目管家服务模式,建立政务“小管家”线上互动平台,在线客服53人,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在线预审,实现政企沟通“零距离”,推动审批“一次办好”。制定服务专员职责清单,赋予“六项权力”,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对企业提出的急需办理问题,事不过夜、立即转办;加强业务培训,从审批服务、土地保障、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围绕企业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变“端菜式”服务为“点餐式”服务。 压实责任,打造监督服务“新平台”。建立“双随机、双印证”督办机制,不定期随机抽取服务专员面谈测评,“四不两直”调研问题解决情况,专员、企业双向印证服务实效,倒逼提升服务企业质量。目前,已组织专员面谈会9场,面谈测评180余人次、电话随访520余次。突出考核导向,从问题解决、创新突破、满意度提升等方面量化打分,奖优罚劣、激励担当。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聚焦解决问题,建立督办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