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德瑞,1963年生于山东昌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王珂水墨人物工作室访问学者,北京艺宝苑画院副院长,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 2001年 《曙光》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全国书画展,在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作品被收藏 2009年 《暖冬》入选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展 2010年 《圣梦》获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展优秀奖 2010年 《雪域情深》获车祖“奚仲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0年 《情暖高原》获红旗颂爱国书画大展全国巡回展优秀奖 2017年 《我和油田一起成长》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人物作品展并获入会资格(最高奖) 2017年 《版纳早春》入选“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人物作品展并获入会资格(最高奖) 2017年 《晒佛节上的拉卜愣街头》入选“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入会资格(最高奖) 2018年 《建设者之歌》入选“江海门户通天下”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和德瑞一样,我也爱静,不一样的是,他静下来作画,我静下来品茶。 铁壶煮水,普洱入茶,水沸茶香,自斟自饮。斟淋之时或有点滴茶汤于生宣湿染,宣吸茶汤,有了半片云,一圆月,再略加挑引晕染,于是又有了三两枝花映窗纱,美人添香于灯下之景象。此时,看这一素宣茶席,因茶汤着色,以心念牵引,渐成小景,让我格外想起德瑞的画,因为他的画,与这景这境这心念的自然流淌皆相关。 赏画,首需用心,眼倒其次。德瑞的画,值得去“心赏”,因为,它不以绚明夺目的色调吸引眼球,而以人物的真情实感触动人心。 台湾摄影家阮义忠说:“摄影是把自己内心的触动与别人分享的具体呈现。”画画更是如此,一幅好的画作,作者的心、画中人物的心是互通的,他们之间一定有过多次的深夜交流和梦中对话。 故,对一个心绪传达功力深厚、与画中人物有对话能力的画家的画作,最佳的评论,不是以己度人,应对画中人物作如是观,“懂得而已”。不仅仅赏画,世事百态皆如此,对人对物,若加以个人价值观和情绪投射作评价,便不是慈悲。 这是一个高声的、鲜明的、喧闹的、热辣的、华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不缺励志,不缺激情,缺的是那份从容和沉稳,缺的是纯净自然清新秀润、恬静淡远的、有高度净化及过滤能力的作品。 德瑞做到了。他的画总有一种淡性和空性,入世而又离尘,静逸却也蕴厚。他把胸中千壑万山,人性七情六欲,内心冲突与顿悟,化为一种平静的方式去表达,心中百转千回,笔下辗转成画。这是一种由放入敛而达到的创作自由和高度。 画中人的脸庞,他都是用心触摸过的;发丝,他都是用手抚摸过的;衣衫,都是他亲自穿披上的。画中人的内心世界在画者笔下充分释放,画者的心绪在画中人的眼神中得安放。它给予他灵感,他赋予它生命。他们之间有深深地理解和默契。 好的文章让人读起来会有强大的画面感,而好的一幅画浓缩了最丰富的片刻,同样让人浮想联翩,德瑞的人物画,常见画中人物或席于草石之间,或盘于奇峰之上,又或立于竹林之中。观之有竹,养神有茶,人物表情十分妥帖,无闲事挂心,日日是好日,年年好时节,画面清水美妙,画中人怡然自得。 画画技法的表达已属于表层,而真正的精品来自于画家个人心性的选择,画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共性的流露,这也许就是禅境中的“见性”。 在求平整,画险绝,复归平整的过程中,不断角逐自己,又不断找到未知的自己,德瑞保持初心像一线素宣,且始终如一。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