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不凡》系列调研报道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 |
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乡村振兴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邵光耀 6月16日至18日,《经济日报》连续三天以一个倒头条、三个整版的超常规篇幅,刊发了系列调研报道《齐鲁不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全景展示了潍坊市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总抓手,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的改革思路、创新实践。 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深刻揭示了我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经验做法 报道发出后,山东省省级媒体和潍坊市市级媒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手段,加入图片、视频等进行二次加工,广泛宣传报道,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起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大家一致认为,在建党百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经济日报》拿出一个倒头条,三个整版,系统归纳、梳理、提升一个地级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经验做法,报道的规格和力度前所未有;报社领导谋划指导、骨干记者深入一线、时间跨度之长前所未有;报道刊发后,对山东特别是对潍坊的宣传效果、引发的强烈反响也前所未有。这充分彰显了《经济日报》中央级媒体的政治担当。 报道立足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生动实践,深入挖掘、全景展示、科学提炼了潍坊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发有为、扎实苦干,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经验做法,对潍坊甚至整个山东在新起点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创新实干为在新起点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潍坊力量 6月16日,系列报道之一《诸城“创”道》刊发,连日来,在诸城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报道是中央级媒体释放出的强大“正能量”,生动全面再现了曾因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闻名全国的诸城,继续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促进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双提升”的典型经验做法。 “2014年起我在家乡这片荒山上发展榛子种植。如今,已建成平欧大榛子种植基地2.1万亩,打通了从种苗繁育到榛子干果、榛子乳等加工再到榛子体验游的全产业链条。”《诸城“创”道》这篇报道让“魏榛”品牌创始人、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本欣心潮澎湃,他说:“报道对我种榛子这事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让咱更加鼓足了投身农业、扎根农业的信心!” 6月17日,系列报道之二《寿光“植”造》,生动展现了寿光市推进“产业全链条融合、城乡全要素融合、治理全领域融合”,以“三全三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实践,报道深入的线索挖掘,高度的经验总结,让干部群众们深受鼓舞和触动。《齐鲁不凡》系列报道中两次提到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农民拉巴潘多是寿光市在当地所建现代农业园区的第一批员工,依靠种植蔬菜大棚,拉巴潘多和周边2000多个建档立卡同事们收到了园区分红。在朋友圈里读过系列报道《寿光“植”造》后,拉巴潘多感触颇深,“寿光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我们种植蔬菜,让我们用劳动和技术挣到了钱,我们从内心感到高兴。” “我们合作社能够作为典型出现在报道中,真是深感荣幸。现在潍坊正加快‘三个模式’创新提升,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相信我们合作社和社员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寿光众旺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玉禄说。 一粒种子蕴含着农业最顶端的科技,必须要在种业方面实现重大攻坚与突破。“我们把种子研发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经过努力,在潍坊,国产种子现已逐渐代替洋种子,一些品种更是走向全国。”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陶金先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致力于潍坊“三个模式”创新提升,加大优质种子研发力度,实现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的梦想。 各美其美发展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基层智慧 系列报道三《潍坊“画”卷》,从各县市区差异化发展的农业特色入手,生动再现了基层干部群众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智慧和力量。报道对县市区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了浓墨重彩的展示,这既是充分肯定,也对激励他们再出发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安丘市委书记李新阁说,“《齐鲁不凡》中充分肯定了我们安丘的出口农业优势,让我们对如何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伟说:“《经济日报》的报道肯定了安丘农业工作经验,对我们未来提升‘三个模式’有深刻启示。安丘市已连续7年被确定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20年蔬菜出口40万吨,出口额近30亿元,占潍坊市的60%,全省的七分之一。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引领,扩大安丘出口农业优势,打响安丘农业品牌。” 青阜农业综合体是柳疃镇近年来着力培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昌邑市探索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方式让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昌邑市委书记吕珊珊说:“《齐鲁不凡》报道的青阜农业综合体,让我们看到了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活力。作为‘三个模式’的参与者、实践者,我们对农业充满了感情,也有许多期待。我们将积极创新、大胆探索,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贡献昌邑力量。” “《经济日报》对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样本。我们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确保粮食安全,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化流转土地、标准化种植的现代农业之路,完善和提升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昌邑市柳疃镇党委书记刘广杰说。 沂山西麓、弥河源头。盛夏时节,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驱车来到薰衣草小镇,成片的薰衣草形成一片片“紫色花海”。“《经济日报》对我们九山薰衣草小镇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重点推介,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九山镇党委书记贺志健对重磅报道中反映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巨大成效感到非常振奋,更对下一步发展坚定了信心,他表示,将更大范围聚焦人才、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小镇倾斜,发展紫色经济,建造紫色小镇,打造有特色的农业旅游品牌。 青州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经济日报》中报道的青州花卉、特色文旅等,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应学习先进典型,根植特色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在新时代征程上奋勇争先,不负使命担当。”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潘中昌表示,“青州将切实扛起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守住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抓好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保,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贡献青州力量。” 昌乐县五图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立军说:“看了《经济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之后深受鼓舞、心潮澎湃。乡村振兴‘潍坊画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广大农村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这都得益于‘三个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深化。我十分赞同市委、市政府对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判断。五图街道作为昌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区域,今年以来,立足街道特色,突出农旅结合,依托方山-庵上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提出了打造红、金、绿、蓝、紫‘五彩五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发展新思路,通过战略整合,连线成面、一体推进,全力实现五图街道全域乡村振兴。” “首期报道一出来,看到用我们海水稻基地的照片作了配图,我们就非常兴奋。通过研读这一系列调查报道,对三年来我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我们能为这项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倍感自豪。”寒亭区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强说。“我们将逐步扩展海水稻种植规模到十万亩,探索稻虾共养模式,持续修复湿地生态,把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打造成一个集海水稻种植、加工、康养、旅游等于一体的“海水稻+”新型农旅综合体,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富民能力水平,继续为乡村振兴作出我们的贡献。”高强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