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笔一划书写“城市华章” |
——开元街道合力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
|
红心向党,不负韶华。站在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节点上,寒亭区开元街道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确定了“11367”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综区核心区、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开发建设,为加快打造潍坊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贡献力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起步冲刺 推动发展新跨越 经济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作为支撑。新年伊始,寒亭区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开元街道中国物流中德“两国两园”、大数据与5G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基地3个重点项目囊括其中,总投资额达131.6亿元。 从年初开始,街道聚焦大数据与5G新材料产业园、城市更新片区等重点项目拆迁工作,加快腾笼换鸟,迈开“弓箭步”,铆足“牛劲儿”,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加快重点项目供地保障,街道全面完成大数据与5G新材料产业园拆迁倒地、挂牌出让、开工兴建任务,聚力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强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土地清表…… 重点项目建设高歌猛进的背后,离不开开元街道从各个方面保驾护航。为全面服务项目建设,街道强化科级干部包靠项目机制,聚焦问需解困、推行即听即办,为项目建设提速助力。 通过全面梳理涉企业务,街道成立了由民政、卫健、党建、应急安环、医院等部门单位组成的服务联盟,实行“1+N”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工作体系。“在完善工作体系的同时,我们全面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将市、区领导包靠的辖区内181家企业进行再分配,每名科级干部包靠10家左右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即时研讨、限期办结,为辖区企业构筑起敢闯敢干、放心发展的营商环境。”开元街道党工委书记鞠洪刚说。今年第一季度,辖区内新注册企业1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15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1-5月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56亿元。 云集数字科技是一家数字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公司总部及60多名IT工程师的劳动关系从北京“举家”牵至潍坊总部基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我们公司迅速发展并启动了新三板上市程序,同时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开元街道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云集数字科技董事长刘金发说。 街道在招商引资方面“大步快跑”,通过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进,推动项目早洽谈、早签约、早开工,1-5月份,街道新签约重点项目3个,立项项目2个,立项总金额51.67亿元。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结合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街道对重点企业、人才企业实行一名街道领导结对服务、一个窗口办理服务、一个代办员跟踪服务“三个一”全方位服务;着力建设潍坊数字文创经济研究院,创新打造“数字+文创”概念和潍坊本土原创IP品牌,组建潍坊市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优奈尔生物科技公司分别与两名院士达成柔性引进协议,潍坊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潍坊数字文创经济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分别与6名国家级专家进行了对接洽谈。“兴业热土、人才高地”正成为开元街道建设高品质城市的“新名片”。 服务为轴 打造治理新格局 社区是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今年以来,开元街道瞄准靶心结点、打通服务环节,大力培育以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为先锋、广泛发动群众自治的城市社区治理“开元模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着力点,奋力构建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街道针对弱势群体、低收入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瞄准群众最关切的问题难题,精准施策,将群众需求迫切的服务主动推送上门,实现服务‘零距离’。”开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秀新说。 为解决群众缺少家政、维修专用设备等问题,街道主动对接第三方企业,建立3处“亿众共享便民服务站”,为居民免费提供吸尘器、管钳、冲击钻等专用工具。同时,社区组织对下岗职工、失业人群、困难群众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居民可利用手机APP接单上岗,借用便民服务站的工具为其他居民上门服务,实现社区互助“云服务”,为弱势群体提高了家庭收入。 街道大力实施“社区赋能、书记赋权”工程,今年1月,街道正式启用了全区第一家公益性社区大食堂——金三角社区大食堂,满足周边日均800人次的就餐需求。同时,社区发动志愿者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特殊群众提供送餐服务,将兜底保障服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红色网格提质工程”让服务更加精准,街道建立“三长五员”即网格长、楼栋长、党小组长,物业管理员、信息员、治安员、卫生员、文体联络员的服务体系,总结提炼了“经常上门坐一坐、大事小事问一问、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难处帮一帮”的“四个一”服务理念,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在街道金润世家小区,近三个月以来小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零投诉”,居民满意度大大提升。 为居民搭建的家门口“15分钟生活服务圈”,将党建、文化、综治等活动和服务有机整合,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余次,服务辖区群众5000余人,树立文明新风也成为街道各个社区的主旋律。 街道各社区发挥有能量、有爱心居民的余热,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区域自治,先后打造“矛调斋”“夕阳红”“群防群治”等志愿服务队,将日常小矛盾化解在社区一线。在志愿者的积极调处下,开元街道城市社区月均承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下降至不足50条,同比下降70%。如今,开元街道已形成“街道统筹全局、社区一线指挥、部门支援配合、志愿服务‘灭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固本强基 加快乡村新振兴 党建引领,因村施策。开元街道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为目标,不断探索适合街道各村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街道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已全面消除,12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万元,占比达41.4%,西寺夹庄等7个村村集体收入已突破100万元,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街道利用40余天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村居(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年龄35岁左右年轻‘两委’干部占比达34%,基层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岁,较上届下降5岁,为今后5年城市更新片区搬迁腾退、中央商务区起步成势和国家农综区核心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队伍基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振晖说。此外,街道扎紧扎牢“制度笼子”,用严的制度锻造硬的作风。重新修订村(居)干部管理办法和村(居)工作考核办法,变村居干部“值班制”为“坐班制”,全天候为村民百姓提供服务。同时,街道着重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带富能力强的青年人才进入村党组织,1-5月份新发展党员33人,超额完成发展任务。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新一届村居(社区)“两委”班子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开门第一事”等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新高潮。开元街道采取“政府主导、干部带头、群众主体、全民参与”的方式,依托4个农村社区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做到门前整齐有序、室内卫生洁净、庭院绿化美化,提升辖区“颜值”,通过打造一村一处示范亮点,带动村民家家“靓”。 抓好生态领域建设,全面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扫除、回头看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自查1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40处。全面整改省环保督导反馈问题,压实压紧河道管理、扬尘治理、“自流黑”加油站排查责任,推动7家铸造企业转型升级,街道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持续向好。开元街道正在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章。 (图片均由开元街道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