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党旗飘飘
 
标题导航
“潍美空间”:鸢都人的心灵花园
善小而为让这座城市暖意洋洋
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遗产保护
我市“建管用”长效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王京亮毛体书法与手绘年画展举行
讲好潍坊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07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美空间”:鸢都人的心灵花园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 文/图
  为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潍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活动旨在宣传推介一批有内涵、有品位、有格调、有美感,既“好看”又“好用”的公共文化空间“样板房”,引领各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企业和公益性单位立足城乡特点,打造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提高环境的美观性和服务的便捷性,增强公共文化场馆吸引力和设施利用率,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和新期待。
内外兼修
打造心灵休憩的文化家园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带孩子到潍坊市图书馆第一分馆鸢都书房学习玩耍成了奎文区陈玲女士的首选。在此之前,她已经多次走进这处文化艺术气息浓郁的地方。
  “我第一次来时,就被这里凸显的‘城市森林’艺术风格和创意设计所吸引,原木色的书架,随处可见的绿植,还有文创区、绘本区、阅读区、咖啡吧,置身其中有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愉悦感。”陈玲说。
  “怎么能做到让人们一来就喜欢,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首先应做到的,这需要我们运营管理者从建设之初就考虑到艺术的引领作用。”鸢都书房馆长王丽丽介绍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设计上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鸢都书房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正是因为其在空间营造上突出了城市森林的设计感。
  “好看只是它给人的第一感受,当你真正走进其中,多元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这里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文化荟萃空间、思想交流空间、人们相聚的空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从各方面体现出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创造性和生活乐趣。”在王丽丽看来,营建适宜的空间形态,传达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感受,是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必备条件。但要想留住市民的脚步,除了能让读者在视觉上感受到美之外,还得关注大众的精神需求。
  鸢都书房作为山东省开放时间最长的公益图书馆,坚持用阅读传递温度,用故事发现生活,致力于打造潍坊首家文创图书馆。目前,鸢都书房藏书量达3万册,向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并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每年接待读者约8万人次,借还书量达到4万册次,全年组织国学、陶艺、花灯、“阳光夏令营”及“小小图书管理员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百余场,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通过开展各类读书交友会,为青年读者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提供更大的交流平台。
  内外兼修,突出功能定位,提供专业化服务,使得鸢都书房这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但好看而且实用。它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就在市民身边,它们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具有更浓的烟火气。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充当着城市精神的“补给站”,成为繁忙都市生活中的一片心灵“绿洲”。
功能叠加
勾勒传承历史的文化记忆

  “要充分了解文化空间所在区域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文化空间周边的环境和特点,了解文化空间所承载的历史功能,才能使设计出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有格调。”这是寿光市古城街道在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时的建设思路。
  寿光市古城街道古城曾经有过一段段峥嵘的历史,一个个神奇的传说,一座古城就是一部史书,古城文化从历史中走来,一直传承至今。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寿光市古城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安排专人组织查阅、收集整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脉络,先后打造了“古城历史文化片区”“番茄小镇农耕文化片区”“慈孝乡贤文化片区”“党建红色文化片区”等,让一段段历史故事逐渐清晰,被后人所了解。
  在建设61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古城街道综合性文化站,内设传统文化教育馆、历史博物馆等多个展厅,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由“一处美”向“全域美”、由“一时美”向“持久美”、由“环境美”向“人文美”的重大跨越。
  无独有偶,在青州,公共文化空间“南湖书院”也以其古朴典雅的身姿彰显着这座千年诗城的灵魂和精神,提升着城市的品位。
  青州市王府社区南湖书院作为集展销优秀图书、传承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服务平台,兼具文化创意、国学大讲堂、文化沙龙、互动式体验等多种业态,南湖书院作为完善城市文化配套的一部分,承载着青州人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执着热爱。
文旅融合
展现乡土人文的美学创意

  相比人口稠密的都市,静谧的乡村具有极富张力的自然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我市的许多公共文化空间,坐落于乡村山林之间,通过重寻乡土人文之美,在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以文旅融合的形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让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成为联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重要桥梁。
  诸城市林家村镇竹山生态谷游客服务中心作为一处公共空间,在游客购票、换乘、休闲、休息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游客集散中心客流量大的优势,打造非遗展示平台,举办了文化旅游节、潍坊市苹果大赛等多项活动,建设茶吧与书吧结合的功能区,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通过景区这个窗口,让各地游客在领略诸城秀美的自然风光后,步入此地,了解诸城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给旅行插上文化的翅膀。
  位于竹山生态谷游客服务中心的望山书吧,从体验感出发,致力为公众营造一个没有“墙”的空间。打破常规的书吧规范,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在山林间,提炼自然元素,将艺术融汇于空间,让空间起于“书”,亦不止于“书”,让书籍成为空间主体之外的装饰,更成为承载艺术灵魂的媒介。有内容可看,有空间可思,书吧让本土村民和游客对自然生活有了最舒畅的表达。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诸城市蔡家沟村建设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自建设以来,艺术试验场打造了多处特色场馆,完善着公共文化空间。这里自然风光纯净天然,山水绕村,环境优美,村落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民风淳朴,石路、石墙随处可见,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渊源流长。诸城的古琴、茂腔、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广泛传承。
  蔡家沟村艺术植入乡村文化旅游的模式,不仅带活了农事体验,还带动了周边田园采摘以及乡村食宿产业的发展,以蔡家沟村为核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生态旅游、民宿餐饮、娱乐配套服务系统的形成,形成了环常山特色旅游带。古老的乡村建筑和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创作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蔡家沟浓厚的人文气息。
  “既美丽又充满活力。”这是我市市民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感受。“文化要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些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让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让人民从文化当中获得更多对生活的热爱、热情和勇气。”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