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奋进新时代 走好新征程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山东省耕地保护督察组督察潍坊市动员会议召开
“红心向党·匠筑潍坊”第六届潍坊职工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寒亭区“三明三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
念好“四字真诀”蹚出“高密路径”
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知行合一 示范引领开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2021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我市引领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福文
        通讯员 吴俊芳
  夏日的胡林古村,近山青翠,远山如墨,疏林草地,夏木阴阴;亭台楼榭,超然世外,一个远离尘嚣浮华的温淳秀润之地,是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而在几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副模样。胡林古村位于青州市西南山区,因为交通闭塞,缺乏产业支撑,村里年轻人相继外出打工,从200余户降到了90余户,成为典型的“空心村”,2015年前村集体收入为零。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号召下,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孟庆利怀着报效桑梓之情回到家乡并担任胡林古村党支部书记,他通过以商招商引进潍坊龙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实施“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确立“高端文化引领、文旅深度融合、养生养老基地、综合产业发展”发展战略,投资5亿元,打造环村景观带,实现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村庄变景区的蝶变。
  目前,该村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体村民每户免费获得一套120平方米的住宅,村民有固定分红、二次分红、务工收入,一对留守老人年收入由不到3000元增加到5万多元,年轻人也陆续回到了村里,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村走上了农民致富、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发展新路。
  同样位于青州市的九龙峪项目,由在外创业的知名企业家陈欣良怀着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和对父老乡亲的深情投资建设。项目依托桐峪沟旧村及周边优良自然环境,按照“村企共建、景村共建”理念,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新村先后获评山东省最宜居乡村、山东省美丽村庄示范村,已打造成为覆盖2个镇12个村、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的4A级景区,走出了一条一企兴多村、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民营企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有责任、有义务,有基础、有优势。
  2019年,我市出台《关于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多次组织基层政府、民营企业赴南方先进地区实地学习观摩标杆乡村振兴项目,使广大民营企业普遍形成乡村振兴是党委、政府所想、基层所盼、老百姓所需、企业能为的共识,逐步掀起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回报家乡的热潮。
  在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中,我市初步形成了“党委引导、政府搭台、商会牵线、村企唱戏”的“万企兴万村”路子,组织引领广大民营企业秉承家国情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整合涉农资金120多亿元,用PPP运作模式累计撬动390多亿元工商资本投向乡村。
  寿光市三元朱村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    (下转3版)
  近年来,三元朱村把“村企共建、互助共进、合作共赢”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在持续引领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先后培育了乐义蔬菜科技、田立方农业科技、圣源农业科技、圣农农业装备等40余家企业。
  这些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饮水思源、感恩回报,积极反哺和支持三元朱村的各项事业,并带动一大批民营企业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先后有50多家企业参与到三元朱村的乡村振兴中来,累计捐款超过2000万元。
  在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的带领下,三元朱村启动了品质蔬菜“二次革命”,成立了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全员入社、全域推广绿色种植,积极发展集精致农业培训、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2020年,三元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7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5000元,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特色经济村”“国家农业旅游4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引导和商会的牵线搭桥,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担重任,立足村企共建共兴,结合乡村资源、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逐渐走上了互惠互利、共建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位于诸城市常山脚下的蔡家沟村,自然风光纯净天然,山水绕村,环境优美,村落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民风淳朴,石路、石墙随处可见,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渊源流长。然而,2017年之前,这里道路泥泞、房屋破败,是一个土地贫瘠的“三无”贫困落后村。
  2017年,诸城市通过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发展果品旅游产业,蔡家沟1130亩土地被流转出去,农民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租金,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3500元。同时,当地深入挖掘当地资源禀赋,以“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理念,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发展特色产业建设艺术试验场。先后建成艺术家工作室、农民画舫、百工馆、图书馆、古琴馆、美术馆等场馆,已有10余名优秀艺术家驻村创作,拿起画笔创作作品的60岁以上老人有近20名,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的蔡家沟村,已成为集文创旅游、社会服务、艺术创作、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庄,在城乡交流融合中走出了一条“工商资本下乡,助力文化振兴”的发展之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文明蔚然成风,政府、艺术家与农民一起打造的乡村振兴的崭新实践正在此生动上演。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