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百年风华 红动胶东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奋进新时代 走好新征程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地雷战”精神永存
东方航天港 魅力新海阳
2021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方航天港 魅力新海阳
  ▲东方航天港展览馆。
  ▲东方航天港“一港三区”空间布局。



  □烟台日报社记者 庞 磊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 凯 文/图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今日中国》播出山东篇,以海陆空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的山东风采。节目中,海阳东方航天港惊艳亮相。
  从地图上看,地处胶州半岛中南部、濒临黄海的海阳港,与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构成了两个近乎标准的等边三角形,陆海空地理位置优越。伴随着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崛起,这份优越正愈加凸显。
  东方航天港是位于海阳的我国唯一一个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从这里出发,完成了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如今,这里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
  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双料基地”
  海阳市航天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说,2019年6月,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后,海阳港凭借独特的环境优势被确定为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为保障火箭发射,建立海上发射常态化机制,海阳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东方航天港”,同时也以此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22日,东方航天港总装首发火箭长征十一号遥九火箭出厂,拉开了在山东生产火箭的序幕,标志着海阳市东方航天港产业化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印证了火箭院“龙系列”固体火箭整体转产海阳的可行性。
  海上发射是国际航天界酝酿多年的一种新的火箭发射方式。这种发射方式将发射场设在广阔的海洋上,相较于陆地发射更具安全性。火箭完成任务后,火箭残骸依然会对周边造成很大的威胁,也时有失控事件造成周边居民财产损失。如果选择远离陆地的海洋地区发射火箭,其风险指数可大大降低,也能减轻火箭发射的成本。因此,海上发射除了可以更好完成一些国家航空航天的任务,还具有很大的商用潜力。
  2020年12月2日,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基地布局星箭一体的智能化总装测试厂以及整箭贮存、火工品装配检测厂房等设施,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火箭生产能力。这也意味着,海阳东方航天港将成为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双料基地”。
  随即,海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东方航天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研究体系得以破题,让东方航天港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向打造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这一战略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打造“一港三区”商业航天产业新高地
  2020年9月15日,黄海海域,一箭九星,随着一声巨响划破太空,海阳港再次闪耀于世界航天舞台。这是长征十一号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启动以来第一次海上应用发射。火箭在东方航天港完成组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从海阳港运至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大大缩短了火箭生产与发射链条。
  依托我国的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以海上发射为牵引,以提供卫星发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以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区域为目标,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于一体,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东方航天港发展集团聘请航天科技十二院、兵器五院完成了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基于“前港后厂、相对集中、区域联动、特色鲜明”的原则,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规划了“一港三区”的空间布局,“一港”即依托海阳港的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三区”包括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
  其中,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是整个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的龙头,规划面积1550亩。按照“一港两用”的规划,满足发射保障的同时,兼顾通商通航能力。在这片区域,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公司联合中集集团,打造火箭技术准备、星箭对接、码头合练、远控测发、测控通信、出海转运等功能模块,使其具备“冷热兼顾、固液兼容、军民商共建共用”的常态化、规模化保障发射能力,逐步建设成为全国首个、世界一流的海上发射母港。
  “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规划面积12000亩,以垛山南侧为轴东西配置,东部定位为航天动力制造专属区;西部定位为火箭、卫星智能化AIT中心,承担火箭、卫星智能总装、系统集成、智能测试等功能。”据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展览馆讲解员介绍,按照“专业协同共建、功能趋同共用、创新成果共享”的思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压缩产业链条,整合空间资源,努力打造流程优化、要素齐全的智能化星箭AIT中心。
  规划至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航天产业配套园区面积1300亩,将汇集数字化机械加工、新材料研发、电子产品集成、配套设备集成等航天高端配套产业,融合刚性制造与柔性业态,打造星、箭、发射支持等全产业高端配套中心。目前,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公司已经联合鲁东大学成立了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聚集行业龙头和高端人才,打造商业航天配套产业新业态。
  “三区”中面积最大的航天应用文旅园区规划面积2150亩,与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功能互动、区域联动。园内配建商业航天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打造集卫星数据、卫星应用于一体的“航天+”创新中心。同时,该园区的诸多文旅元素设置将助力海阳市成长为集发射观礼、航天科普、文化娱乐、休闲运动、健康疗养、航天育种产业化于一体的中国首个航天文旅休闲城市。
  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示范之城
  今年4月22日,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正式开工建设,“交付使用后,将为海上发射提供测发指挥、飞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功能,海阳将成为星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的城市。”海阳市航天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如今,海阳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已拉开大幕,总投资230亿元,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千米,以“一港三区”为基本构架,按照“从发射端切入、头部项目带动、全产业链布局、强化配套支撑”的产业策略,以航天发射产业为核心牵引,打造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及综合试验中心,以星箭研发制造、航天高端配套、卫星数据应用、航天文化旅游、航天+海工装备制造、空天运输及搭载服务、航天科技应用等为重点方向,培育形成“1+7”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除了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外,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方面,火箭发射设备贮存维护保障和维修厂房于2020年7月交付使用;航天产业制造园区方面,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已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于今年6月交付使用;航天应用文旅园区方面,卫星数据和应用中心项目计划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海阳分院项目已正式落地,年底开工建设。
  下一步,海阳将持续提升常态化发射保障能力,全力加快落户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深化与国有重点航天院所和民营优势航天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星箭应用领域延伸,全力打造成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示范之城。
  东方航天港的宏伟蓝图渐渐从“纸面”到“地面”,变成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