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十笏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新闻
 
标题导航
《母校》琐忆
《濮园时光》
最美的色泽
人间最美是清秋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座村庄
贺神舟飞船升空
致神舟发射
霜降观景
2021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座村庄



  ◎牛鹏志

  过赤涧
(明)严怡

云门回首日西斜,马上行人正忆家。
客路不时经赤涧,江皋何日岸乌纱。
只应拙计难谋食,肯信无田可种瓜。
尽历风霜容鬓改,栖栖真愧树头鸦。

  村庄,似一缕洞穿千古的箫声,一直回响盘旋在古典诗歌之上。
  《诗经·风雨》中的经典名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虽然没有明确点出千年以前那个潇潇雨日的具体场景,不过我们如果说诗里描写的是一个北国的村子,大约不会有错;而“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中风雪夜归的旅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里想念家乡的行客,却实实在在地映出了古老山村的温情与诗意。
  明代严怡的这首《过赤涧》,写的是在斜阳西下之时,一个在异乡村庄的游子,忽然想念着自己远在江南的村庄。作者严怡,是江苏如皋人,明朝中期任临朐县教谕;赤涧村,现隶属青州市弥河镇,曾是益都和临朐两个县的分界。这首诗便是严怡在益都临朐两地途中写下的。在诗里,诗人寓情于景,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异乡的关山、故乡的江岸、羁旅的游子与墟落的啼鸦,将日暮下的乡愁、古树间的归鸟、宦迹上的不遇以及个人淡淡的伤怀,都揉进了潍坊大地上这个不知名的村庄。
  在古代,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我们潍坊的许多村庄,都曾在诗人笔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我们潍坊的许多诗人,也曾用自己的诗情点染过一个个村庄。如高密诗人单为鏓经过诸城铁沟村,写下了“清梦乍回门昼掩,满庭凉雨湿楸花”的诗句;安丘诗人李毓川描写故乡甘泉岭村的柳林,留下了“袅袅柔丝拂地轻,不宜阴雨只宜晴”的清思;昌邑诗人魏养本笔下“十里晴堤簇彩霞,春风红雨落桃花”的桃埠村,高密诗人单可玉笔下“水拍春堤碧似蓝,长条弄影柳毵毵”的湖村,陈经笔下“一夜清霜变秋色,满川红叶绕春空”的青州花林疃,更有“寒烟漠漠凌风雨,常伴松根老茯苓”的寿光星落村,“杂花明野外,飞鸟入云端”的昌乐房仕村……每一个村庄,都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篝火,总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温暖。
  严怡的这首《过赤涧》让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座村庄。远离了故乡的风烟,他乡的村庄也可以给我们慰藉和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