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乡村振兴
 
标题导航
民有所需 我有所应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引领保障税收经济发展
“哥俩好”调解小屋:群众“红脸”换“笑脸”
潍坊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潍坊市潍理工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基金会成立
五图街道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2021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哥俩好”调解小屋:群众“红脸”换“笑脸”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静    通讯员 付兰玉 文/图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高密市夏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群众广泛点赞的“哥俩好”调解小屋。该小屋由两亲兄弟联合成立,两年来,成功调解基层群众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为乡亲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这兄弟俩就是身为兄长的夏庄镇司法所所长李超和他的弟弟——镇信访办主任李健。
  “遇到难题我们都愿意找他俩,他们是真心帮我们老百姓说话啊!”该镇一企业职工李天忠说,他们被欠薪一年多了,大家都很愁,就想找个说理的地方,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哥俩好”调节小屋。弟弟李健接到诉求后,立即与兄长李超沟通。“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最优的服务,最大的实事”,兄弟俩达成共识。他们协商解决办法,并及时向辖区党委政府汇报,并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为工人们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该诉求正在积极协调解决中。
  “村民间的利益纠纷最难调解,碰上难缠的一分一厘都不愿意让步。”李超说。2019年,辖区居民冯翠因自家土地流转给邻村栾某建了大棚,但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时,两家因为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谁都不肯让步,冯翠愤而求助政府协调解决。了解情况后,李超兄弟俩多次上门找栾某协商调解,耐心为栾某讲解相关法律条文,从法律角度和情理角度劝导栾某接受调解,最终达成了土地赔偿金归冯翠,地上附着物归栾某的协议。
  “宜室宜家,花萼相辉,和气致祥”。李超和李健打小生活在一个父慈子孝、妯娌相亲、子孙善良的“大家庭”里,家人们相亲相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敦厚家风影响并带动着他们,培养了他们待人热情,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兄弟二人娶妻生子后也一直没有“分家”,这个兄弟友爱、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在当地成为传送相习的“佳话”。参加工作后的李超、李健兄弟坚守“修身齐家为民”的家风传承,秉持“以己度人”的理念,一个走进了信访部门,扎根基层,倾听民声,为民解忧;一个走进了司法部门,宣法普法,调解矛盾。多年来,兄弟俩出色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兄长李超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兄弟李健也不甘落后,先后多次荣获市、镇“攻坚先锋”称号。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充分利用各自特长和兄弟同脉默契的特性,专门成立了“哥俩好”调解小屋,积极参与夏庄镇“365乡约前哨”受理的各类纠纷调处工作,携手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访调对接、警民协调、诉前调解等多元化司法服务,将人民调解融入到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中,实现了为民调解、为政府解忧、高效办结的最大公约数。因为兄弟俩的家风传承和为人处事在当地都倍受赞誉,调解工作容易被当事人接受并信服。“哥俩好”调解小屋已成为高密市司法局与夏庄党委强强联合、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个“亮点”,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了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循环。
  图为李超(右一)、李健哥俩到调解群众家中回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