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潍水岸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邓共盉:一件酒器里的“古国记忆”
苏轼在安丘寻董储
召忽:衡量“仁人”的标杆
2021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在安丘寻董储
  △苏轼雕像。(资料图)



  ◎张漱耳

  时光倒回到945年前。宋熙宁九年(1076)腊月二十九。
  话说这日黎明,有位40岁的美髯公纵马别过密州(今诸城),冒寒北行。临近中午,赶到安丘。此时,彤云低锁,朔风渐起。随行家人叨念道:“怕是要下雪了。”美髯公闻声,抬头望了望:“是要下雪。可到安丘,必须驻足。我得寻访一人,不然,将会留下终身遗憾。”
  美髯公在安丘一路打听,最后步入了城郊董家庄一户人家。
  以上细节,是根据诗文记载,对于那段历史的合理想像。
  美髯公谁?原来,是刚从密州卸任、奉调改知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的苏轼先生。苏老师大名,天下无人不知,不需过多辞费。说几条就够了:人家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巨星,艺术上的全能冠军。诗歌创作,是继屈原、李白、杜甫之后的卓然大家;对宋词,有开风气之先的功劳,与辛弃疾并创豪放词派;书法,开翰墨新境,史称“苏黄米蔡”,列四位书家之首;散文创作,位列唐宋八大家;他还深通烹调,“东坡肉”脍炙人口;长于服装设计,“东坡帽”风行一时;他精于绘画,妙通音律,喜研盆栽,娴于藏石,颇通歧黄,深谙养生……总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天才之一。
  此时,路经安丘欲造访董储先生。
  董储何人?董储,《金石萃编》卷一百二十一有《蓝田县重修玄圣文宣王庙记》,系董储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所作。文末称“前进士”,可知他在此前登进士第。再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六载,董储以屯田员外郎知宿州。景祐二年(1035)二月,黜吉州通判;以龙图阁学士范讽以事贬官,储与讽善,因牵连。另外,《苏轼诗集》宋人王尧卿注文释,宝元二年(1039)董储以都官员外郎知眉州。大家知道,眉州是苏轼的故乡。苏轼的父亲苏洵可能是在那里与董储成为诗友的。
  《苏轼文集》卷六十九《跋董储书》其一谓“董储郎中密州安丘人,能诗,有名宝元、庆历间(1038—1048);其书尤工,而人莫知,仆以为胜西台(即李建中)也”。其二谓“密州董储亦能书,近岁未见其比。然人犹不以为然。仆固非善书者,而世称之,以是知是非之难齐也”。东坡先生这里白纸黑字写着,董储的字不仅要胜李建中,还明显包含着比他苏轼都写得好的意思。还说,自己不行,居然有名;董先生比自己强,反而无名。苏先生表达的书坛这一现象,今天依然存在着。当今写得不一定好的,在书协可能地位很高,字字千金;真正的艺术高手,如果不善炒作,往往湮没不彰,自掏纸墨钱。而苏老师之字,是公认既写得好,又出了名的。他说自己不行,那是自谦。
  凭借东坡先生这种连环比较式的“提拔”,尽管安丘的董郎中大作荡然无存,后人却没法把他绕过去了。民国俞剑华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就有董储的词条。
  从东坡先生的跋语不难确定,他甘心做了董郎中的“粉丝”。因此,估计在他知密州的两年里,可能不止一次地想去安丘董先生故里,搜取书迹,讨教拜观。但是,却一直都不能成行。为啥?顾不上。
  苏轼初到诸城,熙宁七年(1074)只剩下了两个月,单是安民调度,放粮赈灾,就够他忙活一阵子。不觉已是熙宁八年(1075)的新正。上元之夜,垂野,灯火萧条,闾巷索然。《超然台记》记述当时的苦况: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指密州),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樯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苏轼来做知州,竟“斋厨索然”“日食杞菊”,让人唏嘘。杞,即枸杞;菊,即野菊。苏轼一不贪,二不虐,与老百姓一样剜菜度荒,可谓清官风范。
  没办法啊。为官赶上灾年,一切得从服务饥民出发,自然不能懈怠,更不敢走出太远。在密州两年,去的最远处,也就诸城常山了。到那里也是去祈雨、会猎、备战。对了,中间到过安丘最东边的盖公山。在那儿,一打听董郎中故里,还要西行七八十里,苏老师公务在身,体力也抗议,就只好放弃了造访。
  现在,接到移任命令,苏轼携家驱马,别梦依稀,取道安丘,赶赴河中府。此一路,安丘是最重要的一站。他不顾天气变化影响行程,执意小驻,造访父执董储。
  然而,步入董门,给苏轼带来的却是凄然感伤。董储之子董希甫告诉他:家父半年前就走了。苏轼内心一颤:还是来晚了。他问:“令尊的诗稿呢?找出看看。”希甫答,拿到家父坟前烧了。
  “啊?烧了?那他写的字呢?”
“字绝大部分也烧了。一会找找,看还能找张不。俺这儿人死,东西都烧,跟随死者。”
  苏老师傻傻站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又开口:“领我到坟上看看吧。”
  给董储上完坟,回到董家接女眷,苏轼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他找出笔墨,在董家的屋内墙壁之上,缓慢行笔: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写毕,估计嘴里咕哝一句:“这写在墙上的诗,大概烧不掉吧。”
  他打消了原在安丘投宿的计划,冒着漫天大雪,率眷匆匆离开,赶往潍县。
  大宋文坛巨星在密州期间对安丘先贤牵肠挂肚,以及对其后人的感伤,都包含在这首悼亡诗里了。此诗境高风绝尘,情深意长,淡而实美。尤其是,诗还是题在墙壁上的,就是说,完全是即兴之作。而这八句,几乎无句不典,苏轼信手即出,肚里确实有货。
  比如,郎潜,语出《张衡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汉武故事》谓都尉颜驷,历文景武三世,隐于郎署也。意思是说他三届皇帝了,最后头发都白了,也没升迁。旧使君,即指董储。通过该用典,大体可知董之仕途久不升迁及所历经皇朝几代。
  只鸡与桥公,语出《后汉书·桥玄传》:曹操微时,玄见而异焉。“操常感其知己,几后经过玄墓,辄悽怆致祭。”操在祭文中云:“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原来,曹操年轻时,找了一个有份量的人给他下有份量的评语,这个人就是太尉桥玄。桥太尉出于鼓励的目的,给了曹操一个未来的许诺,增强了曹操的自信。曹操为了感恩,征战经过桥玄的坟墓,下马给故人奠酒,并解释说:桥老生前说过:小曹啊,我将来入土了,你经过我的坟墓,不杀鸡给我吃,不摆酒给我喝,我让你路过不远就肚子疼。曹操说到这里,伤心地抽泣起来。
  下句的下马寻董相坟,董相,指董仲舒,他曾拜江都相。句出李肇的《唐国史补》: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东坡分别用桥玄和董仲舒来比喻董储。
  负薪,语出《史记·优孟传》:楚相孙叔敖死,其子穷困负薪。
  邻人吹笛,语出自向子期《思旧赋》序:向子期与嵇康友善,嵇康死,向子期“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
  最后一句的白云,语出《旧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西南,指苏轼的家乡。
  大文豪在安丘,又写的安丘人,是历史的荣耀。这段不解之缘,犹如脉脉汶水,常令我心萦梦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