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禹王台。(资料图) |
|
|
|
◎刘剑侠
在我的家乡渤海莱州湾南岸20公里处的禹王台村(现寒亭区高里街道禹王台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老高台,人称“禹王台”。直到如今,禹王台一直香火不断,当年大禹治水与狐仙善举的那些美丽传说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据《潍县部下志》(清乾隆版)云:“禹王台在望海门(旧潍城)北六十里,相传大禹治水时所筑,有禹王庙在。”相传,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此地就有七条河流从这里静静流过,它们分别是尧河、丹河、弥河、溎河、大圩河、小圩河和白浪河。七河交叉,逢雨便涝,涝年就灾,粮食颗粒不收,老百姓生活艰辛。夏朝的首领大禹,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并由其得力助手伯益(大禹内定接班人,后被大禹的儿子启篡位,禅让制从此终结,世袭制从此开始)协助,从全国各地调来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民夫,在此安营扎寨治理水患。大禹和部下们风餐露宿,废寝忘食,昼夜奋战。大禹的家眷受到感动,也前来助战。大禹的妻子名叫九尾狐仙,不仅美丽善良,而且慷慨贤惠,把平安温暖送于人间。据说当年皆因有九尾狐仙娘娘的相助,筑台工程出奇的加快,人们白天筑台三尺,晚上又静静地自然长高三尺,第二天实际就增高至六尺,高台很快竣工。从此,百姓减少了水灾袭扰,连年丰收。人们感恩怀德,便在禹王台上建禹王庙一座,并把此台称为“禹王台”。随后,九尾狐仙娘娘也委派自己的部下前来定居,以尽守台护庙和关爱百姓之职责。多少年来,百姓对狐仙也十分尊敬,当地民间流传着“凡是有禹王(庙)的地方,就有狐仙”之说。 汉代陶片遗存,留下古老见证。1986年秋,时任寒亭区史志办副主任的谭家政和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次先等,来到禹王台对其高度、宽度和土质来源进行测量和调查。时任禹王台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学和热心村民大力协助,在用测量仪器探至该台土层中部时,从土层的夯印(直径为2厘米,厚度为20厘米)中,发现了大量汉代陶片,排除了民间流传的从临淄取土之说。 据《潍县志稿疆域志》(民国三十年版)称:“禹王台又云望海台,因上有禹王庙,呼为禹王台,盖及《水经注》所称秦始皇所筑云台也。”据禹王台村的老人们代代相传,秦朝时期,秦始皇曾率大批人马来到禹王台脚下,征集大量民夫对禹王台进行扩修加固,其意图就是盼望大臣徐福带着长生不老草早日归来。据传当年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名,去东瀛(日本)寻找长生不老之草一直未归,秦始皇心里着急,便从长安匆匆赶来,重新修台筑台。禹王台重修后增高很多,秦始皇每天由侍卫搀扶着走到禹王台上盼徐福,但最后也没见到徐福。据台底村的尹应对老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于河工程指挥部工作时,和好友罗洪彪从民间还听到一个传说,说是当年秦始皇为迎接徐福归来,便从烟台至秦皇岛一线,围绕渤海湾共修建72座高台,当地就有禹王台、丰台、双台(现昌邑市)、官台(现寿光市)等。 至清乾隆十一年时,禹王台的中间被冲刷出一条很宽的缝隙,形成了两个山头之形状。正好被到此微服私访的乾隆帝发现,乾隆帝便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对禹王台进行补修和加固,并在禹王庙旁新建了一座土地庙,使禹王台焕然一新。此后,时任潍县知县郑板桥和生于潍县北乡傅王庄、后在外地做知县的傅廷兰,亦来过禹王台。郑板桥在禹王殿门匾上写下了“文明四海”四个大字,并赋诗一首。清代进士傅廷兰(字馨谷)也在《民台十景诗序》中描述了当年禹王台的景观。 据现在禹王台村的老人们讲,乾隆帝重修禹王台后,马上就给禹王台村带来了好运,该村出了个大官叫陈官俊。陈官俊后来在清庭任五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还给道光皇帝当过老师。 据传,清末闹“太平天国”时,有一天,洪秀全的一支部队突然来到禹王台脚下,不知何因,对禹王台进行了包围搜剿(后此处有立碑文所证),至今仍是难解之迷。1938年日军占领潍县后,国民党地方武装十五旅张景月部有一天突然包围了禹王台,后又点火焚烧,使禹王台草木及房屋全部化为灰烬。然后,日军又在禹王台上修筑炮楼,欺压中国人民,当地百姓永远难忘此恨。 历代帝王修筑禹王台,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据禹王台村的退休老教师陈法元讲,上世纪70年代,一户村民盖新房从禹王台脚下挖土整地时,挖出了一块很大的青砖和一具白骨。青砖上面用阴文刻有:“河南王小,滑伕一名”字样。“河南王小”是何许人也?“滑伕”究竟是个什么工种(职业)?这块大砖头究竟是当时的执政者树立的功德碑,还是那些患难与共的工友们给其留下的一块纪念标志?无人知晓。 解放后,政府部门对禹王台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保护。1959年相关部门曾作出指示:要好好保护古建筑,不准再从禹王台上挖土。1964年潍县政府派出工作队去禹王台开展工作,有个从北京地质大学毕业的秦姓工作队员,曾多次深入至禹王台的几个大洞内探索考查。他推断禹王台其实是一座古墓,并建议写出报告向上级汇报进行考查,但未能实现。1980年禹王台被潍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保护古迹。1992年春,当时的寒亭区萧家营乡政府出资对禹王台进行扩修。2009年后,又建庙宇和神像多座。禹王台更加兴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