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幸福指数在家门口“升级”
组织振兴的“东马疃故事”
企业来了安全环保“双管家”
坊子工业发展区 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滨海科技创新园 提供人才“新引擎”
奎文区统计局暖企服务有温度
“钱可以少挣,分内的事不能耽搁”——安丘市新安街道薜家庄网格员刘正霞
2021年1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组织振兴的“东马疃故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通讯员 董玉方 丁汉诚
  村庄整体改造,群众搬进“花园洋房”;幼儿园、文化广场、卫生室近在咫尺;物业费、维修费、有线电视费等全部免费;“幸福食堂”正式开张……位于弥河畔的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东马疃村小康生活成色越来越浓,被表彰为“山东省文明村”。日前,记者在这个村庄采访时发现,党组织担当作为,党员队伍积极向上,让村庄充满朝气和生机,开启了全面振兴之路。
党支部敢担当有作为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如沐春风,饭菜飘香。这几天,东马疃村80岁以上的老人喜笑颜开:村里为他们开办“幸福食堂”,每顿饭只需花一元钱,就能吃到丰盛可口的饭菜。“村党支部干得好,知道老年人吃饭是大问题,以后俺们不用犯愁了!”村民付登元告诉记者。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支部最关注的焦点。前几年东马疃村开展村庄改造时,他们本着绿色生态、环保健康、节约土地的建设理念,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新村方案最终定为公寓楼房模式。老党员付金明很有感触:“现在老龄化严重,街道和村里将我们村作为居家养老的试点村来打造,楼房全部安装电梯,给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老党员纷纷献余热
  “前几天俺家里下水道堵了,打电话给物业,付友信他们马上赶过来,亲自下手给疏通,太让我感动了。”村民沈茂花老人这样夸赞老党员。
  东马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有一间数十平方米的房子,这是物管人员办公的地方。每天早上七点半,70多岁的付友信和付金明等人都会来到这里,等着为村民解决问题。需要到现场时,他们就到现场,一把年纪的人了,看上去依然干劲十足。
  “我们村负责物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义务给大伙服务。无论党支部还是群众,都很信赖他们。”村党支部书记付金堂告诉记者,党支部无论开展什么活动,都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参加,他们个个积极主动,处处作表率、树榜样,为村庄治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一段时间,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正为“二孩”楼房分配问题展开讨论,人人发表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帮助党支部正确决策,高效执行。
年轻人回乡受重用
  随着东马疃村发展越来越好,一些在外上学或上班的村民纷纷回来创业。东马疃村党支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将他们作为村干部队伍的后备人选,两年来,先后有5名大学生递交了申请书或者把党员关系落户在村。同时鼓励他们走到前台,参与村庄治理。以前在外面干过园林绿化的付培祥告诉记者一件往事:“有一次,村里计划在绿化带里安装长椅,原先是从社会上招标,由施工队负责,但预算出来后,我们觉得有点高,就向党支部建议自己动手安装,降低开支,党支部马上采纳了。”
  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东马疃村党支部对可塑性强的年轻村民有意识地培养,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本村在外人才的优势,邀请他们为家乡出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付向升是从东马疃村走出的人才,去年在他的引荐下,全国十几家大中专院校的高端人才到寿光考察,促成了多个项目的初期合作。通过持续纳新和培养,东马疃村党员干部队伍平均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