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事
 
标题导航
人人都是“主人翁” 乡村颜值再提升
临朐县成功争取全省家庭托育试点县建设
我市一企业一退役军人荣登省“光荣榜”
“境外注册”帮潍坊食品走向世界
2022年一季度春运潍坊北站实施新列车运行图
绿色菜乡“志愿红”
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健康提醒
潍坊代表队获第五名
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实践
2022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实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坊子答卷”
  坊子区九龙中心小学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包水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莲 文/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劳动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从“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增强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坊子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在校园,在劳动课程中学习和应用劳动技能,锻炼成长;在田间,体验种植快乐,感受生命奇迹;在企业,见证创新力量,激发科技梦想……常态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机会,多样化的劳动教育阵地,得益于坊子区开展的劳动教育专项改革。
坚持高位推进
凝聚强大合力

  在坊子区理想小学,600多平方米的理想农学院分为隆平实验区、时令蔬菜区、中草药种植区和农作物种植区。在这里,学生们跟随二十四节气劳作,在观察、探究、调查、绘画、写作、诗歌创作等活动中经历一次次综合性学习。
  副校长王芳介绍,“我们通过农学院的创建,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加深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体味劳动的艰辛,收获劳动的喜悦,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劳动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感受劳动之美,厚植乡土情怀。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得益于坊子区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重要契机。
  坊子区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确立“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学校主体-家校协同-社会联动”的劳动教育总体思路。随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相继出台,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夯实了政策基础。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
  坊子区通过行政推动和专业研究联动,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聘请全国劳动模范为“劳模、工匠、劳动精神”入校宣讲专家,为45所学校配备由一线教师、有技术专长的家长、社会人士、劳模组成的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并通过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区域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水平。
  孩子观察、探索、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在一次次劳动实践中得以提升。“以前,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抢着做,有难度的事情想办法做。”孩子们的变化让家长感到欣喜。
深挖资源优势
打造实践基地

  没有劳动实践的劳动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劳动课程只有渗透到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在坊子区安泰小学,劳动实践是学生们的“必修课”。在星光科技园,无土栽培、科技种植、水培种植等多种先进种植技术,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还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种植的魅力;在“百禾园”,学生们认识中草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星光农场,孩子们体验“种—赏—收—品”实践活动,以“品”贯穿整个过程,品“种”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品“食”的美味。孩子们从辛勤劳动到团队合作,从播种希望到收获果实,他们以地为书、执农具为笔,用劳动书写着别样的童年。
  据了解,坊子区45所中小学实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区域覆盖,基地类型呈现多样化,包括种植、养殖、烹饪、清洁等,涵盖生产、生活、服务性劳动等类型。
  据坊子区教体局局长李汉军介绍,坊子区依托区域内装备制造和农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基地进行“学工、学农”实践,拓宽校内、校外“双线育人”路径,打造政府主导下的“一域一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区域版图,拓宽学校教育空间,将学生的价值思想、知识技能、操作实践融为一体,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劳育”平台。
  玉泉洼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是一个拥有1860亩的高端现代农业园区,这里已成为坊子区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研学路线。此外,坊子区依托山东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潍安路乡村振兴示范区等资源优势,建设“智慧制造”观摩研学路线;以潍坊市风筝产业基地、工业发展区风筝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建设“非遗传承”劳动教育观摩体验研学路线,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坊子区崇文中学学生李金诺告诉记者:“劳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我们通过不同岗位的体验,懂得了劳动的光荣与艰辛,更明白了要珍惜劳动成果。”
打破课堂边界
开展多元评价

  不囿于课程开发,不囿于单一形式,坊子区劳动教育课程跨越课程之界、学科之界、学段之界,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构建起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把劳动教育的课堂搬进大自然,让田间劳作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孩子们在充分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风采同时,体会劳动的快乐;在关注作物生长过程的同时,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绘画、拍摄等方法,探寻其奥秘,积累自然科学知识,建构科学探究经验。农场上的美术课堂,视野多维立体,笔触直观感性,实现了“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农场里的语文课堂,学生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调动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力。记录与测量,设问与探究,分析与归纳,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继而进行猜想、查找资料、验证,从而解决问题。
  不走过场,不务虚功。坊子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孙德山一直从事劳动教育专项研究。在他看来,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学会了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创新精神得以提升。
  课程的实施往往与技术教育结合,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据坊子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齐晓玲介绍,自去年以来,坊子区政府划拨19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全区45所中小学实现劳动教育“一校一基地”建设。各校在基地建设中融入创意、创新、创客要素,提炼出劳动教育活动项目82个。
  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如何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发挥到实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并延伸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坊子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吕雪梅指出,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需要家校社三方协同努力,才能把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综合评价体系“保驾护航”。坊子区教体局制定“劳动清单”,各学校根据清单制定各自特色课程。学生劳动过程及成果由班主任进行督促考核,校级层面,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而坊子区教体局则按照劳动教育清单对全区45所学校进行督导评估,确保“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每位学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