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业”谋发展 “主战场”上再发力 |
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 |
|
|
A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6.4亿元,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一位。 去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4元,同比增长12%。 全年粮食总面积1062.79万亩,总产90.06亿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B 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去年前三季度 生猪存栏321.5万头 肉蛋奶总产量125万吨 蔬菜总产量1200万吨 水果总产量154.3万吨 C 农村环境美丽宜居 完成户厕改造119.5万户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6945个村庄实现“户户通” 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4个 美丽庭院示范户22万户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德良)2021年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一年来,我市聚焦发展现代农业“主业”,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战场”,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6.4亿元,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4元,同比增长12%。 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总面积1062.79万亩,总产90.06亿斤,实现2012年以来首次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市农业农村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投资过亿元的畜牧业重点项目达13个,其中正大360万只蛋鸡、新希望六和300万头生猪、伊利10万头奶牛等项目进展顺利。去年前三季度,生猪存栏321.5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25万吨,蔬菜总产量1200万吨,水果总产量154.3万吨,有力保障了市场需求。 持续推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75%,“菲达6号”“潍麦12”“好日子6158”填补我市近20年没有小麦新品种的空白。新增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建成标准化基地129处、面积12万亩;新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0家、总数达9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0个、总数达到1152个。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户厕改造119.5万户,2976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945个村庄实现了“户户通”,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4个、美丽庭院示范户22万户。 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全市7025个村(社区)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一肩挑”比例达到97.5%、提高25个百分点。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9%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县级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村(社区)文明实践站6401个,培育23处省级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达到7个。 不断推动农业农村要素供给。引进博士以上现代农业领域高端技术人才669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3.6万多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23万余人。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131亩、挖潜指标196亩,保障了84个乡村振兴项目用地。市级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27.98亿元,较上年增长89.05%。建设全省首家“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完成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授信12151家,授信总额度82亿元,贷款余额61亿元。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全国首创“出口种植养殖基地监管改革”,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稳慎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现流转交易860笔、交易额8.4亿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取得突破,完成招拍挂10余宗。在北京发布《潍坊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实践报告》,在全省率先发布《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高标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潍坊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大型成就展,成立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联盟。《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广袤沃野再生金——山东潍坊从农业产业化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经济日报》刊发“齐鲁不凡”系列调研报道——《诸城“创”道》《寿光“植”造》《潍坊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