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昌邑砍出“三板斧”奋力夺取“开门红”
我市一项目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迎新春促就业”网络招聘达成就业意向1.7万人次
成品油“四连涨”
冷空气活动频繁这个周末有点冷
奎文重点项目银政企对接现场授信21.6亿元
山东港口潍坊港实现首月“开门红”
这里有旧时模样
“小扫帚”扫出大产业
智慧水表“守护”社区老人
党旗飘扬风帆劲—写在潍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2022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扫帚”扫出大产业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通讯员 徐春光

  2月16日,记者走进诸城市桃园区冶家店子村鑫丰工艺品有限公司看到,宽敞明亮的厂房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扎制着一批发往韩国的扫帚。厂房外,到处都晾晒着刚做好的高粱扫帚,整齐摆放的扫帚上密密麻麻地裹缠着绿色的线绳。“这都是我们靠手工一个一个做出来的。”公司生产负责人张言林说,有了产业,乡亲们致富更有了保障和希望。
  在扎制厂房,今年58岁的王洪莲用剪刀对扫帚尾进行修剪,随后用包覆胶皮的铁丝对扫帚进行加固,在把手位置捆扎几圈,用铁丝夹住接口,铁锤轻轻举起,重重砸落,将露出的铁丝砸平,一把坚固耐用的高粱扫帚就制作完成。
  工人以计件模式发放工资,每制作一把扫帚可以获得1.2元。王洪莲在这里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现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干活,吃住都在家里,没有其它花销,工资基本上都能攒下来。”说这话时,王洪莲的脸上笑靥如花。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在中国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是每家每户打扫卫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今人们家里都铺上了地砖,扫地已经变得轻松,市场上也逐渐被轻便的塑料扫帚取代,不过纯手工编制的高粱扫帚依然活跃在市场上。
  “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塑料扫帚,但要说好用,还得是我们手工制作的高粱扫帚。”王洪莲自豪地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我们制作的扫帚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扫帚都是整体发货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平均年销售额达400万元人民币。”
  一条条晾晒后的高粱秆经过修剪后,三四条一组用麻绳捆扎,再将5至6组重新捆扎,就完成了高粱扫帚的扎制程序,收集一批后再送到另一个厂房,进行捆制。“按这个程序完成的成品更坚固耐用,还不容易散开,再晾晒两天左右就可以装箱发货了。我们扫帚制作得快,除了晾晒时间外,分拣、扎制、捆制时间相加,平均8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把。”王洪莲一边制作扫帚,一边向记者介绍。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一把小扫帚,帮助农村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公司现已吸纳20多名从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摇身转变为朝九晚五的“产业工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