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北海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以市场促传承 以创新求活力
文化惠民让百姓精神生活“富”起来
王彭兰:古籍成为“挚爱”
“2022潍坊最美烟花秀”短视频获网友点赞
市博物馆招募志愿者
潍坊同志画社2022年迎春书画邀请展开幕
2022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市场促传承 以创新求活力
——我市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新局面
  春节期间,新华新阅非遗体验空间举办非遗展示活动。
  春节期间,小朋友们在新华新阅广场非遗体验空间参观。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文/图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意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振兴传统工艺新路径,变遗产为资源,变优势成胜势,不断激发传统工艺创造活力,培养壮大手造艺人队伍,发展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2000多个,年产值达到205.96亿元,风筝、年画、核雕、泥塑、嵌银漆器等传统工艺项目成为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沉浸式体验 感受手造乐趣
  2月12日,新华新阅广场一楼,面塑艺人曹清华正在教孩子们捏制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只见他用椭圆形的泡沫作躯体,在上面抹上厚厚的白色黏土,用黄色、蓝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黏土制作“零部件”,再粘上北京冬奥会的标志,一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冰墩墩就完成了。孩子们目不转睛看得仔细,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大展身手。
  据新华新阅非遗体验空间运营负责人张新星介绍,春节期间,新华新阅非遗体验空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贺年活动,涵盖了潍坊当地非遗传承项目和多款自主开发的手造课程,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手造乐趣。另外,探索非遗传播营销新模式,吸纳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嵌银漆器、同文堂毛笔、恒盛斋糕点、手工编织等非遗项目和潍物、鲁韵等文创机构参与,共同搭建城市商贸广场文化风景线、公众生活空间非遗活态传播平台。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表示,新华新阅非遗体验空间旨在将非遗技艺和产品送到群众身边,吸引他们关注非遗、体验非遗、使用非遗,将独具特色的“潍坊好手艺”融入当代生活空间和城市文化、商贸空间,促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商业的合作及交流,为非遗保护传承搭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推广传播平台。
  近年来,我市通过搭建生产联营平台,把“潍坊好手艺”做起来、销出去,大力推动非遗传习所建设,建立手工艺传习作坊200多个;持续实施“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百乡千人培训计划”,培养手造类生产经营人才6000余人;在乡村社区组织成立手工艺合作社,通过文化带头人带动村民致富。
创新赋能 手造产品旧貌换新颜
  春节期间,高密市聂家庄泥塑制作集聚地——姜庄镇聂西村热闹起来。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聂家庄泥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聂家庄泥塑的手工艺人们在传统泥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许多新颖的造型。在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的泥塑作坊内,不仅有传统的“叫虎”作品,“财神虎”“纳福虎”“平安虎”等寓意美好的新颖“小老虎”也足够吸引眼球。2021年,聂鹏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设计团队合作,将当地的红纸对联文化设计到“叫虎”作品的包装中,将“祥虎叫,福来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装上。
  “春节期间,我们参加了省文化馆举办的虎年迎春纳福等活动,瓷老虎销售很火,销售量达到1800多个。”潍坊洪景天创意文化公司负责人康健告诉记者,他们在传统泥老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作瓷老虎,在色泽、造型方面精益求精,设计出小夜灯系列、香薰系列、音响系列、加湿器系列等,将文化底蕴和功能性完美结合,产品好看好玩实用,颇受年轻人喜欢。
  为了让“潍坊好手艺”火起来、传出去,近年来,我市举办了“潍坊好手艺”文创大赛、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潍坊伴手礼设计制作大赛等活动,征集创意作品1万余件,研发文创产品20个系列3000多件(套)。
培育传承能力 传统工艺队伍不断壮大
  春节前夕,十笏园非遗空间的年画铺格外忙碌。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运祥创新设计的老虎年画,在构图和颜色上都有创新,颇受参观者的青睐。让张运祥感到高兴的是,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制作年画的队伍中。“寒假过后,不少青少年学生到非遗空间学习年画制作技艺,他们悟性高学得快,把自己的想法创意融入到作品中,给传统年画带来生机。”张运祥说,截至目前,他教过的学员有上千人。
  传承能力的提高、传承人群的扩大是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的核心保障,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传承人群和形成规模的从业人员,工艺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以传统工艺为资源的文化产业才能够发挥能量,形成产业规模。我市通过传承人群培训、技术职称评定、赛事荣誉评选、市场价值引导等方式,建立了传承人群社会激励机制,形成了技艺大师、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三级形态的传承人梯队。
  另外,为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搭建了传习平台、培训平台、竞技平台、教育平台四个平台。特别是教育平台中现代学徒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亲加亲的师徒关系,让传承人拥有了教师和师傅的双重含义,更具社会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