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鸢都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
——我市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纪实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通讯员 何悦东 春回大地万象新。鸢都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平安祥和的景象。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潍坊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全市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21年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9.10分,创历史新高。2021年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潍坊市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坚持政治引领 强化组织推动 新春伊始,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相继召开,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潍坊作出新的布局。全市各级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市委要求,切实扛牢平安潍坊建设重大政治责任,统筹谋划、强力推进,构建形成了“四级书记”带头抓、市县镇联动、各部门衔接的工作格局,为平安潍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建强“指挥部”。在市县镇三级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意见,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民主生活会、政法工作会议等都把平安建设作为重要议题,建立上下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各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三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增强工作合力。 ——打造“桥头堡”。把基层网格作为平安建设的“桥头堡”,推进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全市近1.3万个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充分激发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配备“突击队”。统筹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资源力量,全市镇(街)全部配备政法委员,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基层在安保维稳、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基础性作用发挥明显。 坚持群众立场 强化打击整治 荡涤污浊,人民才能幸福安宁。 我市坚持人民至上,部署开展系列专项行动,精准打击,综合整治,以更优的平安供给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曹延东案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王雷案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作为“打伞破网”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在一轮轮的凌厉攻势下,一批垄断市场的“地头蛇”、涉及民生领域的“套路贷”、把持基层政权的“土皇帝”等犯罪势力认罪伏法。据悉,仅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全市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17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73件,主要战果位居全省前列。 ——开展“春雨行动”集中执行活动。将涉弱势群体、涉金融、涉黑涉恶、涉及腾房等执行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案件作为重点,共结案3159件,执行到位金额2.2亿余元,集中执结了一批积案。 ——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在组建预警劝阻工作专班、设立96110反诈专线、引导全市群众安装注册“金钟罩”和“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同时,深入开展“断卡-2021”专项行动,建立24小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2021年以来,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1724起,打掉电信网络诈骗团伙116个,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1月31日,除夕之夜。临朐县九山镇九山村村民老张委托家人,“如约”给九山派出所值班民警送来饺子。这份特殊的警民情已延续了23年!老百姓用最朴素的形式表达着对安居乐业的感激,也诠释着全市高质量平安的质感。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示范引领 在高密市柴沟镇的“平安小院”,这里整合了综治、司法、妇联、民政等12个部门职能,入驻业务骨干、专业律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7支队伍,设有接待大厅和视频调解室、法官工作室等9个功能室,变“信访大厅”为“平安小院”,搭建起“平台接访+服务下乡”运行机制,为老百姓提供了反映问题、说事论理的地方。在“平安小院”里,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好解决的群众可以“点单选人”,政府部门跟踪服务,不仅实现信访化解在镇村,还凝聚起民心民意,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 无独有偶。我市按照“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总体思路,创新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打造“无讼超市”,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协同联动、便捷利民的化解纠纷新路径。全市已建成“无讼超市”81个,共化解矛盾纠纷11000余起,法律援助8200余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我市以创新求发展、求突破,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潍坊特点的社会治理“潍坊模式”,打造出“听证法”“警民联调”“律师参与矛盾化解”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立得住”的典型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信息支撑作用,创新深化“平安指数”运行机制,以“平安指数”为引领深化平安潍坊建设,为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和公安机关及时准确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提供了重要衡量标准和依据。大力推广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四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做法,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就能把事办成。 坚持融合共治 强化社会协同 走进奎文区潍州路街道的燃料公司宿舍,道路整洁、车辆有序,美丽又温馨。而在三年前,这里一度无单位管理、无物业接管,卫生脏乱差、各类矛盾突出,居民意见大,连带着对社区工作也有了抵触情绪。 这样的老旧小区,以前在我市不是少数,既是市域治理的末端,也是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所在。我市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共建共享为主线,以“小物业、微治理、大服务”为导向,把“街道社区领办‘红色物业’,兜底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作为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从红色物业“小切口”入手,做实社会治理“大文章”。 城区推行“社区办物业、网格管物业”模式,打造“鸢都红管家”品牌,由社区书记或主任兼任社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组建1.5万人的“红小二”服务队,实现了“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目前,全市共成立167家社区物业公司,服务管理2010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而农村则推行“网格联党员、党员联群众”模式,在行政村设置党总支,在自然村设立网格党支部,以网格党组织为引领,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实行推行“1+1+N”模式(1个党小组、1名网格员、N名普通党员),每名党员包联5至10户,进行常态化走访慰问,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构建起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党建+网格化+物业”工作模式被中央政法委总结推广。 此外,我市还创新议事协商,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六事”工作方法,通过居民提事、网格听事、社区议事、民主定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解决各类诉求2.5万件次;深化群防群治,引导鼓励社会组织主动参与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处,6152支共2.6万余人的“平安联盟”队伍活跃在全市各行各业、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着积极的助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