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北海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品质城市
 
标题导航
架起文化桥梁 拓展“朋友圈”
王亚男:眼中有笑 温情奉献
用心才能激“活”传统文化
“潍”武不屈 “坊”寸不乱
全市文旅系统全力做好“场所码”推广应用
30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被认定
《潍坊市乡村振兴百个案例》出版
2022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亚男:眼中有笑 温情奉献
  王亚男给观众讲解馆藏文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文/图

  近日,在市文明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妇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举办的“巾帼最美微笑之星”评选活动中,潍坊市博物馆讲解员王亚男凭借满腔热忱倾注于博物馆讲解事业,获得了“巾帼最美微笑之星”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近这位历史文化传播者,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不断学习 因人施讲
  谈及获得的荣誉,今年28岁的王亚男,略显腼腆。王亚男在潍坊市博物馆从事讲解员工作已有五年时间,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了解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成为了她工作中的乐趣。
  讲解员作为博物馆与游客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承担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的重要工作,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在部分游客眼中,会把她们比作一台复读机。“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面对的群体却各不相同。”王亚男说,为了把专业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受众群体接受,她们就需要不断学习,因人施讲。例如,面对青少年,就要更注重趣味性、故事性、情节性,多互动和提问。面对党史专家,就要多一些总结和提炼,以便和他们交流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等。
尽心尽力 默默奉献
  做一个问不倒的讲解员,避免讲解中出现“翻车”,对每一位讲解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市博物馆一年里有多场专题展,很多专题展常常是临近开展前一周,讲解员才能拿到讲解词。为做好讲解,王亚男常常到布展中的展厅走位练习。
  此时,展厅现场还略显凌乱,每一块展板和文物,随时有调整的可能。为了准确表达出展品的内涵和价值,王亚男就需要在现场一遍遍地理顺讲解词。十遍二十遍,不厌其烦。遇到不懂的问题,王亚男就去请教专家学者,力求让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游客有所收获。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王亚男在节假日很少陪在家人左右,但她心里却很坦然,因为她将这份热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讲解工作。截至目前,王亚男讲解场次已达400余场,保持零投诉率和100%观众满意度。此外,她还曾担任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潍坊市建市70周年专题展、潍坊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潍坊医学院博物馆、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等展览和展会的开展主讲,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不同的历史,我希望自己能把这份对博物馆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王亚男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