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一些企业逆风前行,“韧”性十足,持续保持着研发大投入、科技大激励的势头。4月26日下午,视科技创新为身家性命的潍柴集团召开2021年度科技激励表彰大会,表彰近两年来取得的突破性科技成果,以6441万元重奖科技创新功臣。近10年来,潍柴仅发动机技术研发费用就突破300亿元。 记者从潍柴了解到,此次科技激励表彰大会授予李勤、曾频、杜洪流3位博士“潍柴高端人才特别贡献奖”,每人奖励200万元;授予高热效率柴油机研发、国六柴油机研发等两个项目“潍柴技术发明特等奖”,各奖励500万元。同时,对“潍柴科技创新优秀工作者”“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工人技术革新成果奖”一并奖励,累计金额高达6441万元。 透视这份沉甸甸的科技成绩单,我们不难发现,获奖的都是潍柴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这也是对“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有力回应,是潍柴70多年以创新驱动发展、汇聚磅礴动能的持续迸发。 熟悉潍柴的人都知道,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一直视核心技术为“定海神针”“不二法器”,在研发投入上舍得花“真金白银”,从传统发动机领域,到新能源、智能驾驶、车联网、电控、软件开发等前沿和基础研究领域,潍柴的科研阵线越拉越长,钻研领域越来越深,锻造了一系列“杀手锏”技术。 在潍柴,万马奔腾搞创新的科技生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死磕”硬核科技,勇闯科技“无人区”,把创新的主动权、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其中,潍柴高热效率柴油机研发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32岁的80后、90后,这个团队两次刷新世界内燃机热效率的新高度。 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标准,热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节能减排的效果越显著,体现了一个国家柴油机技术综合实力。2017年,潍柴向50%热效率发起挑战,历经五年坚持不懈,他们突破极限,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2020年9月16日,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的商业化柴油机,就像人类史上百米赛跑首次进入10秒,树立了世界内燃机热效率新标杆。时隔480天,潍柴再次刷新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将全球本体热效率首次提高至51.09%。两次突破引起全球行业震动,切实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内燃机领域的话语权。 身处千舟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面对疫情常态化的挑战,唯有创新者立潮头。潍柴抓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或许能给面临发展困境的企业带来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