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成长,一起画好同心圆 |
——潍坊市育才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概况 |
|
|
△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研磨课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金平 摄 |
|

|
|
编者按 5月8日,潍坊“家庭教育宣传周”正式启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首年。中华民族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潍坊是“全国家庭教育高地和领军城市”,在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积累了经验,打造了模式。 潍坊市教育局、市妇联、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等近日携手联动,全市各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县县到”。潍坊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征程再起,锐意创新探索和实验探究,继续讲好家庭教育的“潍坊故事”,进一步擦亮潍坊教育城市名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金平 通讯员 武丰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近年来,潍坊市育才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学校秉承“守护成长 同心育才”的家校共育初心,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把办好家长学校、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家校社共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强化队伍建设,率先组建潍坊市第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团,构建了“必学+选学”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连接资源,广泛共育,家长教育需求持续得到满足,新时代家长教育智慧和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保障制度 健全家校共育机制 学校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先后出台了《潍坊市育才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制度》《潍坊市育才学校家长学校章程》等文件。建立校长直接管理,以家庭教育总协调员为统领,以班级管理团队和家长委员会为骨干,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潍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基本标准》,加强过程管理,给予多方支持,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请进来,走出去”。学校制定并落实《潍坊市育才学校全员家访工作制度》,通过“陪孩子上一天学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教育。开展全员、全覆盖实地入户家访,将育人的理念和柔软的沟通送进千万家。对新入学学生前置家访时,党支部班子、中层干部及全体教职员工,都明确家访三件事:一是着力抓好家访前的教师培训,明晰任务、目标、要求、纪律、如何收集资料等。二是过程要记录问题,发现经验,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三是家访结果要梳理,家访后,形成具体工作报告,为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培养教师发现、梳理、总结提炼等能力。 此外,学校还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家委会建设制度,为家庭教育提供场所保障。鼓励教师们参加家庭教育专业研修,并将其计入工作量,在《潍坊市育才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方案》中有具体体现。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职能和家长委员会章程及制度,建立民主选举制,明确职责、工作底线和建设标准。建立标准化家庭教育活动室,配置《牵手两代》《正面管教》等各类家庭教育图书资料、电脑等教学设施,为家长学校建设和家校社共育工作开展给予支持。 夯实队伍 筑牢家校共育基础 家庭教育工作的显效,离不开广大教育实施者的专业引领、务实奉献。学校夯实队伍建设,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团、家庭教育讲师团等队伍,形成了立体化实施架构,使学校所有中小学生家长都能享受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 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2016年,学校率先组建了潍坊市第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团,六名教师参加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培育工程,当年完成奎文区“家长课堂”36场,赴外地公益讲座10余次,惠及家长五万余人次。多名教师为“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提供家长课程和班主任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在专家引领下,学校讲师团队伍不断壮大,达到了每100名学生配备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2021年开始,校级领导携手学校中层、骨干教师、班主任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家庭教育班主任团队。班主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学校多次邀请专家对班主任这支队伍进行专业提升培训,从基本的家庭教育理论、家校沟通策略、家校社合育途径,到家长课程的授课模式,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家校沟通艺术。编写《班主任家校沟通指南》,指导班主任掌握家校社共育中的共情、换位思考等沟通技巧,赋能班主任,全面提高班主任综合水平和教育满意度。 教师全员家庭教育培训。学校聘请马玉娟、孔屏、綦敦田等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定期指导,内容主要涵盖心理健康、家长课程设计、家庭教育工作的策略与方法、学生心理疏导等,解决教师成长问题。每月开展1次家庭教育教研活动,分析家长亟需解决问题、讨论家长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水平。近两年,承担2项市级以上家庭教育课题,教师在金点子、家访手记等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建设课程 丰富家校共育支撑 学校依据潍坊市家长课程建设标准,结合家校共育实际,不断优化家长课程建设,形成了“必学+选学”的多元家庭教育课程,开展个、团辅导,创新培训形式和家长激励方式,丰富的课程体系,满足了2000多个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 必修课方面。班主任们通过一年四次八课时的普及性家长课程,分析不同学生特点和具体案例,与家长们分享科学有效家教方法,解答疑难困惑,指导科学育子。“孩子要开学,父母先上课”,2021年8月份,校长付海燕开展《家校共育才是最完美教育》《家校同频共振 共推双赢发展》等系列讲座,获得家长们的共鸣。 选修课方面。分类设计选修课程,针对有个性化需求的家长,以选修课的形式,结合父母大讲堂开展。如每年八月底,针对小初衔接段家长开设小学、初中衔接课程,剖析困惑,跟家长一起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家长的需要开发专题性、针对性、实用性课程,内容涉及生命教育、亲子关系、好习惯养成等。每学期结束时,学校征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难问题,“青春期教育、亲子沟通、游戏成瘾、学习动力不足”等,作为新学期家长的选修课程内容。 积极开设健康个辅导、团辅课程。发挥区级韩雪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优势,梳理了经典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案例,形成学校心理辅导案例集。并从中挖掘家庭教育课程主题,实现“家心融合”,促进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创新家庭教育学习培训形式。成立学校家长读书会,定期举办家长读书沙龙,组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搭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学习平台,在学校公众号上开辟“家校共育”专栏,通过线上授课、录制微课等形式向家长提供网络课程资源。2021年,组织编写四册《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解决学校家长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为家长教育孩子提出指导意见。 运行“家长学校积分卡”。为激发广大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家长课程效果,探索成长型家长评价方式,学校推出新型家长激励方式——“家长学校积分卡”,将家校共育的内容以分数的形式量化,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学习途径。 整合资源 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在实践中,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社会各界资源优势,组建“家长义教团”,强化家委会建设,为家校合育争取社会多方支持,搭建社区学习平台,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共建局面,收获了喜人成绩。 成立学校家长义教团。家长义教团成员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特色绝活。义教团成员现身说法,引领家长互助,给孩子们带来别具特色的“职业体验大讲堂”,孩子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三年级四班学生李沁竺的爸爸李杰就是其中一员,他为孩子们上书法课已持续一年多,提高了孩子们的书法艺术素养。 学校重视家委会建设。探索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年级、班级、社区、祖辈等五级家长委员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使家校社教育充满人文关怀。各级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协助学校课程开发,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家委会密切了学校与家庭、政府、媒体、社区、企业的联系,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度、信任度、满意度和支持度。 搭建社区学习平台。学校全面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家校共育”微信专栏,推送相关信息,提供网络课程等各种资源。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通过开设线上授课、录制微课等形式向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为区域内家长提供信息化学习、交流和研讨平台,实现家校社共育方式的多元化。 正是有了家校间的有效沟通,学校满意度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评为奎文区家庭教育示范校、潍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2017年,荣获“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19年,承担的山东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题课题《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核心素养下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2020年,奎文区教体局在学校挂牌成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和心理健康工作室;2021年,被评为潍坊市优质家长学校,潍坊市教育惠民服务工作先进校等。 “画最大的同心圆”,守护成长,同心育才,家校真诚携手,共筑育人合力。育才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扎实工作,继续强化家庭教育工作,优化教育生态,综合提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立体效应,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家长、贡献社会,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策划执行:潍坊日报社家长学校 潍坊日报社家庭教育宣讲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