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明国在照顾患者。 |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文/图 在人们心目中,男护士是比较少见的,而刘明国就是一名男护士。36年来,他扎根精神科病区,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温暖着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灵,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2022年开展的“山东好护士”评选中,刘明国是我市两名入选者中的一位。 “咱们责任护士,再次检查一下病人鞋子有没有不合脚的……”5月9日上午8时,在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副护士长刘明国用沙哑的声音说着。急促的脚步、整洁的白大褂,是刘明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每天挨个病房转,给这些特殊的患者喂水喂药,陪他们聊天,一起下楼锻炼,是他一直坚持的。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缺乏自制力,冲动躁闹时有发生,每当这时男护士更有优势。此外,护士们还要帮助他们剪头发、剪指甲、刮胡子、洗澡等,作为一名男护士,照顾这些男患者也会更加方便。 日常工作中,刘明国有一个小记事本,里面记满了患者喜欢吃什么,要买什么,在他心里,他已经把这些患者当作“大孩子”来照顾。“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同理心,而且要从细节上呵护患者的个体需求。”刘明国向记者说道。 多年来,刘明国脑海里没有节假日及休息时间这一概念,每天总是第一个踏进病区,最后一个离开。面对特殊的患病群体,刘明国的脸上曾挨过患者的耳光、曾被抓出道道血痕、曾被喷上夹着唾液的饭菜,但他始终用满腔热情服务每一位患者。 2022年春节刚过,病区里来了位80多岁的住院患者,唯一的女儿远嫁美国,老人股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刘明国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天天给老人喂饭、洗脸、清理大小便。老人重度抑郁,多次流露出不想活了的想法,刘明国耐心疏导,温言劝慰,一有空闲就陪老人聊天,让老人用手机和他的女儿进行视频通话。 在刘明国印象里,让他最为难忘的是2021年8月份,当时病区里收住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入院当天,该患者的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车祸去世。患者得知消息后,情绪极度崩溃,拒绝治疗,每天不吃不喝,不与他人交流。刘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主管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病区护士们利用休息时间轮流陪伴患者,患者逐渐打开了心结,主动配合治疗。出院时,患者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刘护士长,没有你,我早就跟着孩子走了。” 每到周末、节假日,刘明国都在家做好可口的饭菜给住院的老人和几个家属长期不来探视的患者送去,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刘明国感到由衷地满足。对家庭贫困的患者,刘明国常伸出援助之手,他不知为多少患者捐助过衣物、路费,帮他们联系各种事宜。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刘明国从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36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爱温暖患者的心灵,用心守护患者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