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赵文君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聚焦打造特色人才集聚高地、建设人才强市描绘了宏伟蓝图。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市委赋予的目标定位,更大力度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像抓项目一样抓人才,加快聚集“高精尖缺”人才,在人才强市建设中当“头雁”、打头阵,打造人才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树立一体化思维,统筹产业、城市、人才融合发展。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人才创新、城市提升等统筹摆布、一体推进,围绕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主导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磁技术、光刻胶、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掌握“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顶尖人才、强链延链补链的创新团队,加快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每年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0名、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00名。全力攻坚“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扩张、科技创新“四个主攻方向”,坚持聚焦产业抓人才、围绕项目抓人才,持续推动专业园区市场化改革,打造宜研宜业“强磁场”。通过全职引、柔性聘、本土育,为企业精准匹配专家人才,全力冲击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速“登榜单”“上台阶”。 强化市场化理念,协同抓好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坚持把企业作为人才引育的第一战场,支持用人主体“当好主角”。持续倡树“创新求变”的企业家精神和“人才伯乐”精神,奖励鼓励企业家重才、爱才、惜才。支持企业自主确定紧缺急需人才专业目录,定向引进“双一流”高校紧缺专业人才,每年引进产业急需“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000名、青年(技能)人才10000名。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高管落实个税补助,对新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人才的企业,给予引才薪酬奖励。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项目路演竞赛和第三方评审制度;制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在全市率先建立科技项目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验收制度,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突出人才评价“实绩标准”,健全以薪金、实效和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风投注资、企业举荐等为依据的市场化评价方式。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更多人才在高新区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坚持国际化标准,打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站在人才的角度审视环境、审视服务,人才需要什么环境、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环境、提供什么服务,拿出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环境,用心用力打造人才向往之地。搭建高端创新平台,瞄准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持歌尔打造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制造基地、星泰克筹建省光刻胶重点实验室、天瑞重工建设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委会。投资30亿元实施114个城建项目,推进城市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致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依托产业、项目专班,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建立完善党工委统一领导,责任单位、产业园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力度,重点围绕来区创新创业人才关心关注的“税、学、房、医”等重点事项,提供制度化、精细化服务,深化“创业无忧”人才服务,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