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分类知识 掌握分类方法 促进习惯养成 |
昌乐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有“妙招” |
|
|
|
△庵上湖村村民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摄 |
|
|
|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刘宁宁 吴祥林)“有害的垃圾投放到红桶里。”“塑料瓶子等能卖钱的投进蓝桶。”“厨房菜叶等易腐烂的要放到绿桶。”“我答对了!”“我也答对了!”……6月25日,在昌乐县宝都街道昌盛社区的昌乐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几名小学生围在垃圾分类卡通墙画前玩得正开心,在“垃圾分类大灌篮”板块,他们对照墙上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桶画面进行沙袋投篮游戏,现场充满欢笑声。 开展垃圾分类灵活宣教活动,是昌乐县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小“妙招”,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分类方法、促进分类习惯养成。目前,该县已建设了2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白天全程开放,配备宣传影像、图片、文字说明等,较为直观地向群众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做到通俗易懂。 在五图街道庵上湖村,通过积分制管理制度这一“妙招”,让生活垃圾分类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上个月,咱家的生活垃圾分类积分被扣了1分。”在村民胡效富家,他拿着手机扫描门前的二维码,跟妻子一起看垃圾分类积分详情。“有一次把快递盒放进餐厨垃圾里,分错了。”妻子解释说。 “这个分数很重要。”面对记者的疑问,胡效富解释道,“垃圾分类是好事,能保护村里的生态环境。这个积分不是比考试,是比大家对良好生活方式的追求,谁也不想落后啊,积分高了还有奖品呢。” 记者看到,每家每户门口都安置了一个带有二维码的小木牌,用手机扫二维码后,这一家的垃圾分类积分情况就显示在手机上。 “村里对垃圾分类等乡村治理工作实行一季度一评比,评比结果换算为积分,存进乡村治理智慧管理平台,村民只要扫描自家门口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详情。”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彬告诉记者,积分与合作社分红、“评先树优”挂钩,还能在“村民超市”兑换物品。 赵继彬表示,实行“一户一码”替代传统的“张榜”公示制度,既能有效保护村民的个人隐私,又激发了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一举多得。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昌乐多措并举,办实事、出实招,紧抓长效机制“牛鼻子”,加大“人财物”投入,坚决不搞“一阵风”。 近三年来,该县已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配备分类收集车、分类智能回收箱、分类垃圾桶、分类收集亭、分类宣传栏等设施设备,完成了一个街道全覆盖和“三街一镇”24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昌洁环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保平告诉记者,昌乐县正在扩大规划,准备在城区示范小区和医院、商超、市场、学校、金融机构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区域,全面安装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加快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助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