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水岸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东汉孙仲隐墓志:研究汉字和书法演化的重要物证
移动“剃头匠”
我与《潍坊日报》的渊缘
谈从“齐悼惠王冢”到“田和冢”的演变
2022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汉孙仲隐墓志:研究汉字和书法演化的重要物证
  东汉孙仲隐墓志。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通讯员 孙 晶 文/图
  1984年4月,在高密城西南25千米原田庄乡住王庄村东头场院屋墙上,几块汉画像石与一块刻石引起了当地文化干部的注意。其中的这块刻石竟然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墓志之一——东汉孙仲隐墓志。
  孙仲隐墓志,材质为青石,高88厘米,宽34厘米,厚10厘米,圭首,无额。文隶书6行,前5行每行9字,末行6字,共计51字,文为:“青州从事北海高密孙仲隐故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长年卅以熹平三年七月十二日被病卒其四年二月廿一日戊午葬于此”。
  志主孙仲隐,北海高密人,病逝于熹平三年(174),终年30岁。据此推算当生于东汉建康元年,即公元144年。志主生前曾任青州从事,《后汉书百官志》记州郡“皆有从事史”,为州之佐吏。
  青州为两汉十三部州之一,西汉时青州刺史部领郡国九,即平原郡、济南郡、千乘郡、齐郡、淄川国、北海郡、高密国、胶东国与东莱国,下辖90多个县。东汉时青州刺史部所辖范围与西汉时相仿,治所设在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海高密,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属高密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改属北海国。治城均在距《孙仲隐墓志》出土地西南约三里的高密故城遗址(后称城阴城),高密均以县属之。
  东汉时期,厚葬奢侈之风兴盛,碑碣云起,诸种式样的隶书铭文刻石留世颇多。此墓志为先书丹后凿刊,通观墓志铭文格式可以知道,书者在石上书丹时有一定的随意性,无裁体打格,而是按照所拟碑文字数和志石容量估算书写的。书法不拘法度,字的体态或扁阔或长方,字体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均,间距不等,造成错落美感,别有新意,如“功”“平”“掾”等字;有些字结体率真,点画出人意料,并流露出楷书笔意,逸然多姿,如“卒”“葬”“病”“年”“午”“於”等字。刊刻者在刊刻时,也非常忠实原貌,运刀神定气凝,忠实原创精髓,顿挫有致。
  从上述表现与风格上看,此刻石应是当时汉碑书法中的私书一派。汉碑书法,分官书与私书两大派。官书出名人学者之手,如《孔宙》、《乙瑛》《礼器》《史晨》《曹全》诸碑,及《熹平石经》等,在端正中各具风格。私书出自胥吏或下层知识分子之手,有的书者,文化并不甚高,书录碑文,偶有错字,如《张迁碑》即是一例。此《孙仲隐墓志》中,“卒”、“葬”,其点画亦有误。志中“病”字“丙”之有竖有钩,“午”字及“於”字之“人”有啄笔,已开正书之渐。这种情况在当时官书诸碑中是看不到的。但正因为书者并非名人学者,故受规矩束缚较少,结字若不经意而意态横生,颇有逸趣,可供今日习隶者之借鉴。因此,此刻石不仅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墓志之一,而且在研究汉字变化及书法演化等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证遗存,有着极高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