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党员巷长”的带领下,小巷更整洁,环境更宜居。 |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文/图 7月2日,走进寒亭区寒亭街道毛家埠村,村庄整洁有序,村景绿意盎然,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番杂草丛生的破败景象。毛家埠村如何实现快速大变样的?答案是“党员巷长制”。 2021年,毛家埠村党支部尝试探索创新机制,强化党支部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党员巷长制”。此制度将村内29条大大小小的巷道编上号并指定党员为“巷长”,着力解决村级管护短板,大力推动乡村治理,实现农村精细化管理。 67岁的王汉芝说,作为一名“党员巷长”能够为村民干点事觉得非常自豪。一遇到下雨,他首先会想到街巷里的两位孤寡老人,多去看看,问问有啥需要,发现问题及时地向村委反映,第一时间帮着解决。 毛家埠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明介绍,该村有29名无职党员,“党员巷长制”让这些无职党员变成了有职“巷长”,充当起村里的信息员、安全员、监督员、调解员、宣传员等角色,具体负责信息通报、安全监管、环境卫生整治和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由于“巷长”大多和村民们熟悉,不仅带动效果好,而且处理事务也更“接地气”。 村北第七条街“党员巷长”王传寿告诉记者,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和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不到位、环境卫生“脏乱差”时常出现反弹等问题,他们这些“党员巷长”,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网格管理,认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管理巡查,哪家邻里有矛盾、婆媳不和等,他们也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去调解。 为确保“党员巷长制”长期有效运行,毛家埠村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评比机制,每月召开党员大会,对每条街巷每周评比一次五星街巷,以此调动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