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我国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满目芳华日争新
我市举行“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宣讲比赛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助学活动启动
城区第二台 移动式核酸检测车启用
无限风光在“创新”
2022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目芳华日争新
——“十大创新”看潍坊



  豪迈第一产业园中车风电项目。
  潍柴繁忙的生产线。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杰 文/图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富有创新基因的潍坊,以创新激发城市活力,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山东省《“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为引领,扎实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敢弄潮头竞风流。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在人才引育、营商环境、产业生态、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潍坊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上半年,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支持济南、烟台、潍坊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城市试点。
 生态给力
创新之树茁壮

  前不久,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
  深潍和合。被誉为科技创新“高产田”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去年在北方众城中选择将北方分园落户潍坊,众皆愕然。
  “全市上下一条心,最务实,最会干事,也最能打动投资者的心。”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景成回答了“为什么是潍坊”之问。
  梧桐叶茂金凤栖。
  ——以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为平台载体,着力创新政商沟通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1.5万名干部包靠服务2.4万家企业(项目),解决问题6.1万个,解决率97%以上。
  ——从“服务”出发,让“满意”落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佳话频频出圈,潍坊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第一。
  ——贯彻落实“亲清论”,以个性化的服务、系统化的推进、制度化的保障,再次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观,潍坊全面推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长制”,着力打造“10+5”特色产业链条。
  抓服务、促创新,如同培苗育树,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长出参天的大树。
  去年,潍坊“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9.2%、居全省第1位。记者了解到,发力“四新经济”,潍坊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四新经济”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今年前5个月,潍坊综合保税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居全省14个综合保税区首位。6月10日,全省综合保税区外贸新业态发展现场会在潍坊综合保税区举办。
  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雨露”,让“创新之树”茁壮成长,潍坊在打造最优创新生态上走在前列。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方案》及18个《专项行动方案》,建立起一套严密、有效的“顶格战法”。
  ——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出“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升级版,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流程集成服务,着力打造“全链条·金牌”审批服务品牌,企业群众满意度100%。潍坊政务服务新模式省内领先。
  ——着力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激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营造崇尚创新、重视专利的浓厚氛围。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励的通报》,我市14个项目和1位企业家分获一、二、三等奖和山东省优秀发明家奖,获奖总数居全省第3位。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进击万亿之城注入强大动能,在潍坊,创新正以更加不可或缺的身份融入发展中。
 人才发力
创新之花馥郁

  1月8日上午,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这是继2020年9月16日发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柴油机后,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一颗颗充满活力的“人才种子”,就不可能培育出生机勃勃的“创新之树”。
  “十几年来,我们加大全球引才力度,潍坊本部科研人员规模突破5000人,其中博士200多人。在高端人才引进上我愿意担任总指挥!”4月26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集团2021年度科技激励表彰大会上表示,要健全和完善潍柴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科学家、青年科学家人才支撑体系,占领科技最高点。
  不遗余力引人才,潍柴是潍坊的一个缩影。“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产才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潍坊火热上演。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峡山区落成至今,已引进高端人才241人,获批创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研发的第三代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洁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后,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搭建高能级平台载体,构筑创新创造“策源地”,塑强“才聚鸢都”品牌,潍坊制定关键技术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引才图谱,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百家争鸣”。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15.3万人,合作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分别达到180人、62人。引进合作的5名高端人才当选“两院”院士,2人当选外籍院士。
  “揭榜挂帅”是潍坊产才融合实践的又一张名片。去年,潍坊筛选出首批45个重大创新需求面向国内外发榜,实现了由千金“买人才”向千金“卖难题”的转变。
  引育并举,下实下活人才大棋局。
  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在豪迈,人人皆可创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始终秉持“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理念,带领企业一步步走向行业冠军。
  窥一斑而知全豹。人才是最宝贵的科技创新资源,潍坊坚持党管人才,在省内率先推进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党(工)委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一把手”,领题攻关人才工作重点事项和难点问题。在2021年全省人才发展成效考核中,我市得满分,居第一。
  重激励不落窠臼。实施“人才兴潍”24条,设立“人才潍坊伯乐奖”,目前,已重奖引才育才成效突出的企业家84人,发放奖励910万元,有效激发企业家引才育才内生动力。
  引凤育凰,不拘一格;招能引强,才尽其用。潍坊,正集聚起澎湃的人才动能,让创新之花越开越盛。
 企业加力
创新之果丰硕

  “我们这台磁悬浮鼓风机具有节能、降噪、高效、环保等特点,与传统鼓风机相比,可节电30%以上,年节电35万度。”提起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离心鼓风机产品,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胜充满自信。6月22日,在山东省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天瑞重工“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综合节能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全省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科技创新主体。作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天瑞重工研发的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已列入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和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
  “单项冠军”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创新能力强。截至目前,潍坊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17家,省级“单项冠军”83家、“隐形冠军”6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被誉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科技创新,四两拨千斤。歌尔提出,着眼于研发创新,每年营收的6%投入研发, 连续6年夺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研发实力榜单冠军。如今,歌尔已形成全球化研发体系,累计申请专利25000余项。
  科技创新,企业赖之以强。目前,潍坊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级3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两家、省级51家。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创新是“第一动力”。         
  如何形成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潍坊打出“组合拳”——
  印发《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方案》,将新增高企数量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修订《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和《市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将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同步纳入考核;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和“小升高”计划,积极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全力推进,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38家,省级科创平台317家,院士工作站数量居全省第一;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12个分院、86家研究院所和70多所高校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创新实施校地合作“双百行动”……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踏着创新的时代节拍,潍坊用裂变式的创新广度与深度,如初的创新精神及执着,在高质量发展铺就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