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风物是我们不竭的创作源泉” |
——“桃李不言——王少伦、魏琦油画作品展”开展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文/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7月28日,由潍坊市文联、潍坊日报社、临朐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桃李不言——王少伦、魏琦油画作品展”在临朐县图书馆开展。两位油画家都是临朐走出去的艺术家,又有师承关系,家乡情结浓厚。此次两人共带来了80余幅油画作品向家乡父老汇报,其中不乏以沂山风景、临朐柿子等家乡风物为题材的作品,展现家乡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表达了两位艺术家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王少伦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油画博士,绘画以人物肖像、大型历史创作、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著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临朐人,有着丰富的农村底层生活经历,而这些农村生活不仅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此次展出的《秋韵》《村头冬韵》《瑞雪兆岭》《秋》等作品,都是以家乡风物为创作题材,真实地反映了多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勾起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皑皑白雪、凋零的黄叶、干枯的树干……作品《瑞雪兆岭》虽然用色简单,但意境深远,在表现冬天凄凉的同时,又蕴含着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幅油画乍一看很普通,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细细观赏却是色调浑厚、丰富,画面真实,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临朐的冬天就是这个样子的。”油画爱好者张先生说。 “我曾到过全国各地的知名山川写生,但转一圈下来发现还是家乡的风景最美,作为一名画家,有义务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赞誉故乡。”王少伦坦言,虽已离家多年,但对家乡的留恋之情日益浓厚,每每拿起画笔,脑海中总会出现童年记忆,年龄越大,这种情绪越来越严重,所以他的创作大都以农村题材为主,这也是他找回童年记忆的一种美好方式。 王少伦的油画无论是人物还是风貌,都透露着理想和不屈,是走出乡土闯荡奋进的傲气,也是回眸故土依恋不舍的温情。王少伦“桃李满天下”,作为他的得意弟子,又是同乡,魏琦也继承了老师的这些优点。 魏琦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此次带来了十余幅以沂山风景为主题的油画作品,歪头崮、狮子崮、东镇庙等一一入画。画面中,满眼的苍翠错落有致、层层的群山绵延起伏,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展现了沂山的气势磅礴、浩气恢弘。魏琦多次回到家乡沂山写生,择一处小径漫步,看秋叶飘落,听泉水叮咚,沉迷在沂山的山山水水中,他将沂山的山之浑厚、水之灵气尽收眼底,为家乡山河立传。 作品《清晨的沂山汶水》风景清幽雅致,潺潺溪水清澈见底,一身白裙的少女光着脚丫正在圆润的石头上,侧身回望,表情自然,所有的烦恼在此刻一扫而光,让人休闲放松。“石头和周边的静物看起来有些虚,而人物特别写实,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凸显人物,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特意从青州赶来观展的油画爱好者李旭伟说。 王少伦和魏琦都在北京高校任教,两位临朐老乡回到家乡办展,在当地美术界和收藏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此次回到家乡,王少伦见到了许多家人、同学和朋友,耳旁传来浓厚的乡音,他倍感亲切。“无论走到哪里,还是家乡最好,家乡风物是我们不竭的创作源泉。希望有机会多回家乡,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王少伦说。 “能跟着老师一起回家乡办展览,倍感荣幸,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看到老师点评我的作品,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课堂,受益匪浅。”魏琦说。 据悉,本次画展的举办,对提升临朐的文化氛围,提升潍坊中国画都和临朐书画之乡的影响力,都具有良好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市民的鉴赏能力。“作为一名学美术的大学生,能在暑假里看到王少伦和魏琦老师的作品,非常幸运,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临朐市民祝月云说。 据悉,本次画展将持续到8月13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临朐县图书馆参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