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城市农技站站长王德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科技达人 |
|
|
|
王德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于菲 文/图 “王站长,您来了!”远远地看见王德高带领诸城市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农户热情地迎接着。今年持续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让王德高对玉米生长状况格外关心,像这种上门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是常态。这也是王德高27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1995年,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后,王德高便迈进了“农门”,秉承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初心,把自己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诸城这一片热土。 2008年10月,王德高担任诸城市农技站站长,他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先后组织实施了标准粮田、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诸城项目区、国家和潍坊市粮食高产创建等重大农业项目20多个,参与实施了世行三期、植保预警、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粮食项目等重大农业项目7个。其中,标准粮田项目对他来说,是全新的项目,从来不曾接触过,但他表示,既然接了,就得拼尽全力。工作过程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但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最终获得了省专家验收组“近乎完美”的高度评价。 “农技推广,不能没有创新。”王德高告诉记者,只有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保证丰产丰收。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2008年至2019年,他带领农技站用十余年的时间完成诸城粮食种植技术八个方面的改进(简称“八改”技术),诸城粮田土壤平均有机含量由2008年的13.1g/kg提高到16.4g/kg;90%以上地块实现了三年一深耕的技术要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0%以上;平均每亩减少肥料投入7.5公斤以上……王德高交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诸城答卷,为诸城连续七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王德高没有止步,在“八改”的基础上他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诸城市粮食“七改”和花生“八改”技术意见,提出了“稳粮增油”的诸城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粮食“七改”技术实现了在现有生产水平上减少化肥、农药投入15%以上,增产15%以上;花生“八改”技术实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减少化学除草剂90%以上,增产20%以上。以粮食“七改”和花生“八改”技术为指导,2021年10月取得了花生平均亩产657.98公斤的高产纪录,2022年6月取得了小麦平均亩产810公斤的高产纪录。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场持久战。27年来,王德高走遍诸城市208个农村社区和90%以上的自然村,一年当中70%以上的工作时间在一线,他的身影贯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连接着农民和生产。27年来,他指导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田20多处,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100多项,组织举办培训班130多场次,为3万多人次农民授课,增加农业收入4.7亿多元。 “种植管理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及时答疑解惑。”“有他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种田我们有信心。”冬去春来,老乡们提起王德高,都对他心服口服地竖起大拇指。 行走田间地头二十余载,他是村民眼里的“庄稼全书”,也是农民朋友的“贴心人”。他的手机号码向当地农民群众公开,成了农业技术咨询热线;他的微信成为网上农技指导平台,建起了粮食、花生、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5个专业微信群,入群农民达1000多人;每次抢险救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共参与重大抢险救灾5次,挽回农民群众损失2000多万元。 默默耕耘,终有回报。王德高先后取得新型发明专利7项;被省农技推广总站授予“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获潍坊市星火奖一等奖,先后多次获诸城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先后被授予“最美农技员”“优秀政协委员”“龙城工匠”等荣誉称号。现在的他是诸城市政协常委、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特聘实用技术专家。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使命就是为‘三农’服务,我很享受我现在的工作。”王德高用最朴实的语言,在最接地气的岗位上,书写出了饱含科技情结的最佳农技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