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全市核酸检测工作 视频调度会议召开
2022年潍坊市田径锦标赛在昌乐落幕
市政协委员参观潍坊报史馆
寿光1.5万余家企业完成 “山东食链”系统注册激活
国家安全知多少(23)
市市场监管局“重拳”出击回应民生关切
变“生态绿植”为“生态银行”
我市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
打击整治假冒药品、保健品养老诈骗
2022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生态绿植”为“生态银行”
——滨海区走出“盐碱地+”生态治理新路径
  开放式公园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文/图
  八月的滨海,蓝天白云下到处是苍翠绿色,鸟叫虫鸣忽近忽远……让人感觉仿佛在画中游。
  “现在不仅城市建得漂亮,而且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天更蓝,水更清了,整个城市像园林一样,生活在滨海,感觉到特别的幸福。”谈到滨海的生活环境,市民刘女士忍不住赞叹道。
  近年来,滨海区突出“生态立区”理念,依托河海交汇优势,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开展盐碱地改良和综合生态修复治理,全力加快“十纵十横”生态长廊、白浪河入河口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逐步探索出一条“盐碱地+”生态治理新路径,开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近日,记者在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鲁柽1号”品种长势情况。
  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高,强盐渍化面积达3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35%,盐碱地综合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是滨海海洋生态建设的最大制约。
  为从根本上解决沿海地区生态绿化难题,修复近海生态系统,治盐压碱、改良土壤,近年来,滨海区深入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已完成长20公里、绿化覆盖面积达6000余亩的沿海防风林带,为滨海区生态环境增添了一道天然屏障。
  “在重盐碱地上,种植柽柳三年,土壤含盐量就可以降到千分之三以下,甚至很多区域可以降到千分之二以下。”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爱民介绍说,土壤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时,大部分树种都能够成活,而在千分之二以下,就可种植小麦、玉米了。
  此外,滨海区坚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工作原则,加快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在滨海区北部沿海地区建设9公里防护林带,在海洋与城市间构筑起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护潮的北部绿色生态屏障。
  滨海区在绿色实践道路上,逐步探索出滨海盐碱地城市绿化的新路。那就是,大力开展苗木种植示范园项目,积极培育耐盐碱品种,成功培育了鲁台盐杨、滨海盐松等新品种,已累计获得专利800多件,占全国盐碱地行业专利总量的一半以上,实现了盐碱地绿化新突破。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生机的昭示。滨海区通过建立盐碱地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苦咸水淡化技术、节水浇灌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改良体系,降低和控制农田地下苦咸水水位,排除土体中过高的盐分,从而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改良农田5万多亩,农韵盛景生态高效示范园、胜伟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等试验区土壤含盐量由0.78%-1.10%降低到0.14%,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
  从“投钱变绿”到“以绿换钱”,滨海区充分发挥盐碱地生态修复累积效益,围绕盐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实现一二三特色产业联动,探索出一条在盐碱地上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滨海区依托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园、中医药(肉苁蓉)科技产业园等一批示范项目,打造周疃葡萄、南陈21度桃、“滨海红”苹果等一批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盐碱地高端畜牧、有机果蔬、渔业水产、特色种植四大产业板块,真正变“生态绿植”为“生态银行”。
  如今的滨海,河海交汇、树木丰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路景色一路“画”,放眼望去,产业集聚区、品质住宅区鳞次栉比、活力迸发,绿色已然成为滨海区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最美底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