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发) |
|
|
|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 魏玉坤 严赋憬)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粮食、禽肉、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涨幅在3.4%至7.4%之间。 7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从环比来看,7月份,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 据测算,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7月份,受国际国内等多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 ■新闻分析 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解读7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同比上涨2.7%,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但总体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分析,7月份,生猪市场供应阶段性减少叠加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5.6%;天气炎热影响蔬菜特别是叶菜生长和储存,加之部分区域强降雨天气影响调运流通,鲜菜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9.2%转为上涨10.3%,这是影响7月份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粮食、禽肉、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同比涨幅在3.4%至7.4%之间,价格较为稳定;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近几个月,我国CPI涨幅虽有所上行,但总体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郭丽岩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表示,我国CPI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同时,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国内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此外,加强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实现了丰收,有利于CPI总体稳定。 “展望今年后期,国内物价总体有望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能够实现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郭丽岩说。 7月份,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回落。 “受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收紧、供需关系改善等影响,近期国际原油、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带动国内工业品价格回落。”郭丽岩说。 根据统计数据,7月份,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同比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高位回落、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成效持续显现、翘尾明显收窄等因素影响,PPI将延续下行态势,后期P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郭丽岩说。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