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兴亮 通讯员 有志 王晖 久增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高密市大兴学习、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推动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学习实现常态化 高密市以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创新开展了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活动,坚持市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学、带动学,集中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轮流主讲业务理论,围绕转型发展重要问题,先后邀请潍坊金融办、苏州招商协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解读辅导,并建立完善了学习考勤、考试考核、通报等制度。截至7月底,该市市委中心组已进行专题辅导14次,参加人数达5000人次。 点上带动,全面开花。该市建立并规范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70个,培育挖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型20多个。凤城讲坛、“能者为师”讲座、凤城大讲堂、发展论坛等学习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人社局投资20多万元建起“网上办公平台”,先后举办专题论坛96次,自办内部刊物196期;教育局设立“百家讲坛”,420多名特长教师走上讲坛传授经验;朝阳街道的“朝阳论坛”开设学习、作风、发展3个板块,通过交流发言、参观学习、投稿选登等形式,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向典型和群众学习 向典型学习、向群众学习,是高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鲜明特色。 向典型学习。全国劳模王钦峰是高密市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该市认为,典型重树更重学。首先抓好机关干部的学习,明确学习重点、学习时间、督查人员,列入党校学员学习内容,形成机关干部带头学、领导干部深入学、各行各业结合学的新局面。王钦峰先后在市内做报告30多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该市各企业员工形成了爱学习、肯钻研、敢创新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大批王钦峰式的创新团队。 向群众学习。为解决因农村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围绕土地、社保、计划生育等41个政策性课题,组织开展了农村政策大调研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600多名干部走访群众6000多户、5.2万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1260场次,征求意见、建议112条,先后排查梳理出了8个方面22类263个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32起,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1300多件。该市广大干部在基层这所“大学校”中,学到了真本领,历练了作风,干成了一大批好事实事。 奖罚分明促学习 高密市出台《科级干部任前培训考核和岗前考试暂行办法》,每年举办1次科级干部任前考试,考试采用单人单座,封闭测试,成绩合格方可任职;成绩不合格限期补考;补考不合格,不予转正或续聘。目前,该市已对362名干部进行了任前考试,3人限期补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激励干部学习,该市出台政策,凡在职取得硕士学位的每人发放5000元学习补助费,每月增发基本工资20%的技术补贴;取得博士学位的每人发放1万元学习补助费,每月增发基本工资30%的技术补贴。截至目前,共为86人落实了49万元学习补助,为168人增发了技术补贴。今年上半年,该市组织78名干部参加省委党校、潍坊市委党校、青岛科技大学EMBA等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为20名取得硕士学位和部分自学考试取得学历的干部落实了奖励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