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土资源
 
标题导航
滨海区加大民生投入打造民生财政
寒亭崛起“金三角”
我市组织部门与干部谈心谈话实现常态化
全省部分县市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在潍召开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抢抓机遇科学蓄水确保水库防汛安全
搏击商海逞英豪
2011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搏击商海逞英豪
——市妇联扶持妇女创业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郑可新 王芳
 记者 韩立新

  这几天,山东桑莎集团董事长周勇忙着招兵买马,满足扩产需要。该集团在诸城、高密、临朐等地建立了30多个分厂600多个加工点。各级妇联组织主动走近企业,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目前,公司有女职工7200多人,带动吸纳3万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在妇联系统助推帮扶下,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周勇一样的优秀创业妇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由妇女创办的占29.1%;个体工商业户中由妇女创办的已突破12.6万家,带动吸纳49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全市形成了“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家家有产业、庭院变工厂、客厅变车间、人人挣大钱”的创业新局面。
引导——激发热情
  创业艰难百战多。为让妇女顺利创业,我市妇联积极发挥“妇女之家”作用,科学用好“联”字优势,借机、借力、借势、借智,联合政府部门,协调有关机构,整合有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助推妇女创业发展。
  “近年来,全市妇联组织主动走出机关下基层,想尽千方百计,为妇女创业就业搞好服务。我们进企业,找准问题快帮扶;跑部门,争取政策真扶持;跑单位,帮助贷款找市场;树典型,营造氛围鼓干劲。”市妇联主席田素英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妇女创业发展,我们真正做到了‘五千五万’,看到得到帮扶的企业发展壮大了,有的还积极回报社会,我们感到了工作的光荣与自豪,感到了肩上担子更重了。”
  为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浓厚氛围,我市妇联主动打好宣传牌,充分利用“三八”节、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周等契机,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政策,每年发放宣传专刊30万份,开展“巾帼创业明星”、“优秀创业女性”、“鸢都巾帼十杰”、“科技致富女状元”等评选活动。同时,先后召开全市妇女创业就业动员大会、现场推进会和创业女性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激发妇女创业热情,让妇女“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在全市营造了妇女“创业立业光荣、加快发展有为”的浓厚氛围。
传技——帮助就业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今年我市妇联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了“紧扣主题主线、巾帼争当标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妇女意见,找准问题,把服务的着力点放到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上。市妇联将原来的女企业家联谊会转型,成立女企业家协会,功能增加,通过争取政策、协调资金、创造岗位、开发项目,开展培训等,全力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授“鱼”也授“渔”。为培养妇女一技之长,我市创新教育培训,把激发妇女创业动力、提高转型发展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突出农村妇女劳力、女性创业者和女大学生三大群体,重点培训实用技术、企业管理和现在产业政策,特别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不断提升企业创建品质。注重发挥巾帼创业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利用全市139个巾帼创业培训、见习、示范基地,对妇女创业就业进行培训。
  充分发挥巾帼创业导师队伍作用,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进社区、进村镇,举办“巾帼创业大讲堂”。近年来,全市妇联组织举办培训班613期,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1.22万名,培训妇女劳动力达110万人,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帮助8.43万名妇女创业就业,23.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同时,搞好示范引导。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市有标兵、县有精品、村有样板的种养加示范网络。全市建成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306个,巾帼科技指导队6165支。省级巾帼创业培训基地—潍坊火鸡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妇女1.6万人,扶持带动养殖户4909家,在全国建立42家分基地,带动10万妇女走上致富路。
帮扶——推动发展
  创业,资金是基础,服务是关键。为帮助企业克服资金瓶颈,市妇联先后多次与银行、担保公司等联合出台信贷担保政策,妇女贷款享受最低利率和担保费下调50%的最大优惠。市妇联把今年定为“服务企业发展年”,开通“巾帼创业直通车”,实现银行放贷和妇女创业“大提速”。目前,全市妇联系统为1280名妇女申请贴息贷款,发放贷款8818万多元;先后协调发放贷款3.6亿元,帮助妇女新上项目340个。
  为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市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妇联引导女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将加工企业和车间建到镇(街道)和社区。经常组织女性创业者外出参观学习,让女企业家开拓眼界,提高境界。推广高密市妇联“企业+加工点+农户”的妇女劳力转移模式,着力构建劳动力转移的“立交桥”。目前,女性创业者在镇街设立的企业就达3700家,吸纳妇女劳力7万多人,形成了一大批“庭院工厂”、“炕头车间”。同时,市县两级妇联还建立了妇女创业项目库,向社会推介妇女创业项目409个。各级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春风送岗位”、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等,让16200多名妇女找到新岗位。
  春华秋实。市妇联真心帮扶企业,企业健康成长。女企业家感恩社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捐款捐物近亿元。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巾帼英豪与大爱慈母的形象,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和谐与进步,得到了全社会的敬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