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反对派近日攻占首都的黎波里,虽然利比亚战火现在尚未完全平息,但在战争中表现抢眼的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为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已经开始积极谋划布局,逐鹿“后卡扎菲时代”。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对欧洲国家来说,积极介入利比亚战后重建主要着眼于两方面战略考量:一是非法移民问题,二是经济利益。 今年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局动荡,大批难民涌入欧洲,已经导致欧洲国家之间就难民收容问题产生龃龉。部分欧盟成员国主张修订《申根协定》,加强边境管控,这显然将直接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自然希望利比亚尽快恢复稳定。 安全局势恢复稳定,也有利于欧洲企业早日进入利比亚,在战后重建中“淘金”。利比亚石油储量约430亿桶,战前日产量为160万桶,约占全球日产量的2%。虽然利比亚石油出口占全球份额不大,但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利比亚凭借地理位置成为其重要的能源产地。 此外,遭受战争摧残的利比亚百废待兴,在基础设施重建和恢复生产等方面都需要巨额投入。当前正值欧洲经济形势严峻之际,许多欧洲企业或将利比亚作为新的市场和盈利来源。 正因为如此,出于现实经济利益考虑,欧盟各成员国在利比亚正形成竞争态势。参与军事行动的一些国家已毫不掩饰地表示,希望凭借在战争中所捞取的政治资本来换取战后经济利益。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8月27日说,法国介入利比亚军事冲突是“对未来的投资”。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8月25日说,反对派今后将根据各国在利比亚冲突中对反对派的支持和贡献施以“回报”。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利比亚战争“不过是西方的一场石油争夺战”。 尽管欧洲各国已迫不及待开始动手瓜分在利比亚的利益,但分析人士认为,在利战后重建过程中尚存在诸多变数。比如,安全局势何时能够稳定?目前,卡扎菲政权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卡扎菲本人下落不明,这对利安全局势都构成一定威胁。缺乏执政经验的利反对派能否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也有待观察。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