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服务”里唱响爱之歌 |
——寒亭区残疾人工作发展纪实本报记者 刘明顺 通讯员 王纯鹰 |
|
|
轮椅捐赠现场 |
|

|
|
近年来,寒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紧紧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条主线,构建大服务网络,推进残疾人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网络联动 服务到边到沿 为做好残疾人工作,该区残联健全完善了残疾人工作组织管理网络。该区以区残联为主导、街道残联为骨干、村(居)残协为基础,构建起三级残联网络化组织体系,实现了业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运行机制。 网络联动,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建设成为关键。针对街道、社区组织建设薄弱环节,该区在5个街道1个开发区,都成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干事。 另外,区里大力建设社区残疾人协会和村级残协组织,选聘了部分残疾人专职委员,加强了与街道的联动,实现了“哪里有残疾人,哪里就有服务”的局面。 搭建平台 创造平等机会 近年来,该区广搭扶残助残平台,规划建设了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该项目总面积2229平方米,总投资近1000万元,2010年7月份动工,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使用。该中心集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业培训、盲人按摩、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等各种服务和残联办公于一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该区残疾人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残疾人的综合服务水平。 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在全区七处敬老院开展了托养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社区服务、政府补贴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现已有55人入住。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建设全面铺开。 扶持建设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培训基地,建立寒亭区金三角新型建材环保公司等3家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潍坊红木嵌银厂等2家残疾人培训基地。上半年依托就业基地集中安置20余名残疾人就业,依托培训基地集中培训残疾人40多人次。 他们继续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自强创业工程”,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引导、扶持和鼓励,推进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今年寒亭区残联又牵头成立了残疾人就业创业者联谊会,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台。加大了办证服务力度,从4月份开始,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进村入户为残疾人办证服务活动,为农村出行困难的残疾人更换和新办残疾人证近千例,其中重度残疾人589人。 开展了贫困残疾人走访慰问活动,今年为近百名残疾人赠送轮椅、面粉、食油等生活用品,计5万余元。 惠民新政 完善保障体系 “低门槛、广覆盖”成为寒亭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要求。在生活保障方面,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实行了对农村重度残疾人新农保由财政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政策。在医疗保险方面,优先为残疾人办理新农合,对贫困残疾人进行全面资助,残疾人入新农合比例几近100%。在社会救助方面,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扶持,提高救助标准。在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中,累计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74户,投入资金达260余万元。 今年以来,该区依据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制定出台惠民新政,主要有特殊困难家庭按低保标准100%发放生活救助金政策、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政策、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医疗康复项目进医保政策及城镇无业、个体从业和灵活就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 公共服务 提升生活水平 “高标准、严要求”成为寒亭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的要求。该区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今年为62名聋人朋友安装了闪光门铃,为7名肢体患者免费安装了假肢,对20名白内障患者完成了复明手术等。 该区大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从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中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今年上半年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招聘会1次,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10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18人,集中就业12人,自主创业2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