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潍坊市师德模范风采(二)
狠抓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队伍健康发展
噩梦开始的地方
2011年09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噩梦开始的地方
——还原渤海溢油事故中康菲公司“三宗罪”



国家海洋局责令蓬莱19-3油田“三停止”
  9月2日,“中国海监17”船在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监视监测。8月31日是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要求的最后期限。康菲公司称已经查明并封堵了溢油源,达到“两个彻底”的要求。但“新华视点”记者2日赴溢油现场采访时,看到海面上仍有大量油膜,国家海洋局当日下午也认定康菲公司未能按时完成“两个彻底”,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                                 (新华社发)
  国家海洋局日前对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做出了认定,认定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合理审慎作业者的责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
  暂且不提溢油事故发生以来,康菲公司作为责任方,在事故处理和信息公开方面的漫不经心、遮遮掩掩。我们且来随着本次事故联合调查组专家的描述,将目光转回到3个月前的蓬莱19-3油田,看一看康菲公司是如何在“有章不循”、“自负自大”和“毫无责任心”的开采作业中,一步步将溢油这个可怕的海洋梦魇带到我国领海中的。
低级错误背后的有章不循
  “渤海海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矿区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渤海油田属于盆地构造,有辽东、石臼坨、渤西、渤南、蓬莱5个构造带,总资源量在120亿方左右。其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储层以河流相、三角洲、古潜山为主,油质较稠,稠油储量占65%以上。”
  这是记者从网络上搜到的关于渤海油田的资料,在事故联合调查组专家看来,这些资料并无失实之处。
  “构造破碎、断层发育,这种结构特点的地层封闭能力差。就好比一个摔碎了,又拼接起来的杯子。”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说,“装一些水没问题,装多了,水就会从缝隙渗出来。”
  “但是,断层具有一定的封闭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陈先达强调。
  1999年5月,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在渤海湾发现了蓬莱19-3海上油田,并成为该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12月,油田投产。
  “渤海油田的油,普遍油质较稠。要开采这种油,就要采取向地层中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层压力,石油才能顺利通过油井被‘挤’出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主任温珍河说。
  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闯下大祸的B23号井就是这样一口注水井。
  根据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油田开发方案,B23号井应采取分层注水的作业方式,也就是根据地层压力的不同,来区分每一层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防止地层压力不一形成超压乃至地层破裂。然而,调查组专家们查阅康菲公司作业记录时发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油田作业者们并没有遵守这一操作规程。
  “我们发现B23号井采取的是笼统的注水方式,同时向各个地层注水。”温珍河说,“有的地层连通性好,有的差一些,压力不均的情况下,造成了地层超压。”而超压的油层边上,恰恰有一个断层,于是巨大压力之下的原油终于找到了出口,通过断层直达海面。
  “就好像一个人脑部血管堵了一部分,形成脑血栓,最终脑溢血。”陈先达说。
  康菲公司的作业记录显示,6月2日,B23号井的注水量从3700多桶增加到6000多桶,井内压力却出现了下降。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出现,作业者理应有所警觉,但高注水量的注水作业却继续维持了七八天。
  6月4日,溢油爆发。6月8日,溢油点被发现。
  “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作为国际大型石油企业,这是个非常低级的人为错误。”陈先达评价道。
违规作业背后的自恃自大
  相比B平台,康菲公司在C平台犯下的错误更让人愤怒。
  根据油田开发方案,C平台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岩屑回注技术开采石油。相比注水的方式,岩屑回注真正实现了海洋石油开采零排放、零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在我国则是首次使用。在平台上,C25号井就是这样一口岩屑回注井。
  C25号井的施工遭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尴尬”,也许是事先的地质调查不够细致,钻头还未到达目标深度,就再也钻不动了。
  “出现这种情况后,康菲公司在未进行论证的前提下,连续两次仓促决定将回注深度上移。”陈先达说,“第二次上移后,回注区域已经非常靠近油层。随着岩屑不断回注,油层中出现了一个高压区域。”
  值得寻味的是,溢油事故发生前夕,因为嫌采油速度太慢,康菲公司决定在C平台再打一口编号为C20的注水井,进一步增加油层压力,提高采油效率。而根据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钻井内用来降低附近地层压力的套管,必须达到地下350米深度。但在C20号井内,仅仅安装了深225米深的套管。
  正是这一口被期待用来增加石油产量、却先天不足的C20号井,打穿了C25号井制造出的油层高压区。石油在巨大压力下冲入原本用来注水的C20井,又从井口喷出,造成了海洋石油开采中最大的灾难——井涌。与此同时,C20号井过浅的套管又导致了套管下部地层承压过高,井内大量石油及泥浆混合物冲破井壁,进入到了海底泥砂层中。
  “这完全就是违规作业造成的,根本不能算是意外事故。”温珍河评价说。
  正是这些冲入海底泥砂层的石油,导致了日后C平台附近淅淅沥沥、欲断不断的油花。要等待这些石油从200多米的地层一点点渗漏干净,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心存侥幸背后的责任心缺失
  “疏忽也好,违规也好,大意也好,我其实很难理解康菲怎么会犯下这些错误。”陈先达说,“作为海洋石油开采的作业者,这些做法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他们完全是出于侥幸心理而为之。”
  “康菲公司在这个区域开发已久,自认为经验丰富。”温珍河说,“他们觉得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内同时下去五六十口井,浅一点的确有利于控制,也比较好操作。就这样懵懵懂懂打了那么多口也没事,大概就觉得这样做是很安全的。”
  恰恰就是在康菲自恃经验老到,无视安全规范,洋洋自得之时,溢油事故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完全就是自己挖好的陷阱,自己跳了进去。”陈先达说,“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预防的常规事故。”
  随着事故原因的逐渐清晰,蓬莱19-3油田中部分钻井和地质断层的关系无法不让专家们感到担心,而接下来康菲公司受命进行的自查结果也证实了专家们的忧虑。整个油田中,明确为“有风险”,以及“无法确定风险”的钻井数量,达到29口之多。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全部停注。”陈先达说,“这次事故已经给出了警告,所有的油井都必须全部停下来好好查一下,看看哪些是严格按照开发方案来施工的,哪些是需要重新修正调整的。”
  开发方案、环评报告……诸多施工中必须要用到的参数,康菲公司统统抛到了一边。而石油开采过程中严格的施工记录制度,使得要监管这样的行为并非难事。但专家告诉记者,大多数监管者觉得这样容易被“抓现行”的错误不会有人去犯,也就普遍未将其作为监管重点。
  “估计康菲公司就是觉得你永远不会来做监管这些细节,才敢这么做。”一名专家谈到这里,摇了摇头。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渤海溢油事件进程
  6月4日
蓬莱19-3油田B平台发生石油泄漏事故。

6月17日
国家海洋局观测到C平台附近油膜并通知康菲。

7月5日
国家海洋局正式披露溢油事故,认定康菲石油为事故责任方,
称溢油导致劣四类海水面积为840平方公里。

7月6日
康菲公司与中海油首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致歉,并称溢油
已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油膜到达海岸。

7月13日
国家海洋局勒令发生溢油的B、C平台停产。

7月19日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
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河北京唐港
浅水湾浴场发现少量油污颗粒均来自
蓬莱19-3油田。

7月28日
国家海洋局对康菲下达“两个彻底”,
要求在8月底前彻底封堵溢油点,
并出具原因报告。

8月7日
康菲公司承认,B平台附近
区域发现2个溢油点,
相距10.8米,并承认
之前未尽力排查溢油
风险点。
  8月15日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
将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并发布公告,招聘律师团队。

8月16日
国家海洋局再度约谈康菲石油,要求其按期限封堵
溢油源头,清理海底油污。

8月19日
国务院7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听取康菲公司
和中海油关于事故情况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质询。

8月20日
康菲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
发现9处海底油污渗漏点。

8月24日
康菲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渤海溢油
处理情况进展,并再次向公众道歉。

8月25日
康菲公司承认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发现
新的油污(含油基泥浆)渗漏点,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
渗漏点16个。

8月26日
国家海洋局召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置情况视频通报会,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企业损害我国海洋环境都须付出代价。

8月31日
康菲公司称已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情况报告。
国家海洋局表示,将组织现场核查和专家评估
审查,核查结论等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