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低碳出行倡环保
城乡卫生同治 人居环境共美
让“潜规则”止于“硬规矩”
我市园林建设特色鲜明
市委办公室帮扶组让“困难村”变成“幸福村”
大棚菜走进大超市
中心城区将建设25座垃圾转运站
我市6景区成为山东旅游摄影基地
首届中国(柘山)鲁派花生文化节开幕
2011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棚菜走进大超市



  □本报记者 刘建强
 见习记者 窦圆娜
  通讯员 郑光明

  中秋过后,天气渐凉。在高密市柴沟镇小王柱村东,大片冬暖式蔬菜大棚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片大棚有40多亩,种有青椒、油豆和蘑菇等多种蔬菜,产品全部发往金孚隆、家家悦等大型超市。”42岁的菜农孙旭武介绍,今年他一个大棚能纯收入三到五万元。
  目前,柴沟镇已有这样的冬暖式大棚近400个,面积约1400亩;其中今年新建163个,已投入生产的109个。“今年新建的大棚档次高、技术含量大,一个冷棚或一个冬暖式大棚,平均投资10万元左右。”镇上的一位负责人说,该镇的大棚种植作物品类较多,果品、葡萄、蔬菜都有,其中以蔬菜居多。孙旭武就是以种植蔬菜为主,他家的大棚都编着序号,每个占地2亩左右。我们跟随孙旭武走进一个大棚,看到长长的菜畦整齐划一,绿油油的辣椒菜苗生机盎然,绿色诱人,几个女工正在认真地喷施肥料。
  “这几个女工都是雇佣的。我这里每天都需要三四十个人,人均五六十元的工资——忙时还得多雇些,工资还得高些。”据老孙讲,他建设这些大棚,包括人工和水泥立柱、竹竿、棚膜等物料,共计投资100万元左右。另外,他在城里还投资8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大型冷库,用来储存新鲜蔬菜,有效地降低了蔬菜销售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了加强冬暖式大棚的技术管理,他专门从寿光和青州请来了两名技术员,对蔬菜种植实行全程化指导。他种的蔬菜全部使用以鸡粪为主的土杂肥,人工治理病虫害,保证绿色无污染。
  在一阵阵马达的轰鸣声中,记者走近发现,一台拖拉机正在一个大棚里旋耕着,菜地被“揉搓”得平平实实。原来,孙旭武正准备再建几个大棚,计划种“潍县青萝卜”,再购进10万公斤棉皮,扩大现有的大棚蘑菇生产规模。
  采访结束,我们与孙旭武道别。已经走出很远了,他突然向记者喊了一句:“城里很多大超市都有我们种的蔬菜,尽管放心买着吃,安全着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